戒毒者家人同樣需要支援

2017-12-25

社會普遍關注青少年濫藥原因及戒毒情況,但對濫藥家人的支援亦非常重要。澳門青年挑戰福音戒毒中心前社工梁國成認為,戒毒者家屬承受一定壓力,需要宣泄及支援。協助戒毒者與家人重建關係,亦有助戒毒者重新融入社會。边度有書最近舉行新書《微光——逆境中的生命》社區分享會。此書訪問了多位濫藥過人、社工、醫護人員及教師等。裏面不少訪問中都提到,濫藥者與家人關係欠佳,戒毒後未能獲得家人信任,令戒毒者感到挫敗,與家人之間易生磨擦,也會令他們想要復吸逃避,形成惡性循環。

分享會上,出版單位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請來澳門青年挑戰福音戒毒中心前社工、傳道人梁國成任嘉賓。梁傳道任職中心「家庭部」多年,他指出,毒品不單是對濫藥者造成傷害,其家人亦會感到傷心,覺得被欺騙。一些戒毒者家屬會因為內疚而出現「互累症」。而當得悉親人濫藥後,雙方的關係亦會出現拉扯。綜觀多個個案,如濫藥者是青少年,家人會有更多期盼,「但正面因為多了這種期盼,他們的失落、受傷就會更多。」「戒一次,希望多一次;復吸一次,失望就多一次。如是者,在這拉扯中,他們幾乎都會死心。」

有時,這種拉扯會以「不信任」的形式表現出來。梁傳道憶述,曾有個案離開中心半年,其家人仍抱有不信任的態度,不斷聯絡梁傳道:「梁生!其實佢係唔係再食返啫?有冇食?你有冇呃我?」亦曾試過有個案已離開青挑數年並準備結婚,其家人向他發喜帖時仍禁不住說:「梁生,我還是有點怕。他還有吸毒嗎?」可見即使濫藥者戒毒成功多時,戒家人心裏仍會存在恐懼。他又舉例,有時候子女上洗手間時間較久都會令家人擔心子女是否再次復吸,但如當面質問,子女又會覺得家人不信任自己,「反彈會大。但那種疑慮、困擾,可以怎樣宣泄?」

而當家人存在不信任的態度時,戒毒者的心理亦會受到打擊,特別是正努力改過自新,希望再次得到家人認同的戒毒者。他表示,不少濫藥者與家人的關係存在角力,關係緊張。而現在澳門的生活壓力大,部分濫藥者於是重蹈覆轍,選擇了極端的行為去放鬆。他在書中的訪問中亦提到一些家人以為子女進入青挑一年就會「脫胎換骨」,但看到子女仍會打機時、找以前的朋友時,便開始擔心;有些則不明白戒毒的重要,着學員離開中心,出去工作賺錢。

「曾有一個青年人(在青挑)做了四年同工,但最終也是離開。原因很簡單,錢。」「一個『住』的問題,就可以令這班青年人沒了一半。他們可以做甚麼?可以賺到快錢的又是甚麼?有幾個行業,也很容易令他們再接觸毒品。有些已經在『大倉』(監獄)了。」

梁傳道憶述,2013年青挑接手的個案有三十多個,可說是高峰的一年,「高峰的數字其實在反映澳門多悲哀。」而當年的個案離開中心後,逾九成不出三個月後復吸。「澳門街太細,如你改變不了他的生活作息,他的空間,他很容易再次復吸,家人還可以有多少希望?」

該如何支援家長以及戒毒者?梁傳道認為,「同行」非常重要。「知道多了後,陪伴就變得重要。盼望大家多進入每個生命當中,了解多點。如他們有日再次跌倒,如他們腦海中有你這個人,我想信他第一時間不會去想毒品,他起碼會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