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1030號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色‧空 文物色彩說時代轉變

2017-10-30

已空置多年,位於士多鳥拜斯馬路,在六十年代初開業的愛都酒店,難逃被拆卸的命運,很多人對愛都酒店要拆掉認為可惜,尤其是保育人士,認為昔日設有賭場的愛都酒店,除建築設計有獨特風格外,更是澳門博彩業一個劃時代轉變的象徵。

同是曾內設有賭場的酒店,位處澳門繁盛地區新馬路,現時暫停營運的新中央酒店,也可說是澳門博彩業另一個發展時代象徵,它與愛都酒店不同之處,除了是私人物業與政府財產分別外,建造年代亦相差近卅多載,愛都於一九六二年開業,新中央酒店在一九二八年開業時,原名總統酒店,當時酒店只有六層高,而非現時的十一層,六層高樓宇當年已是澳門最高建築物,至一九三一年,有博彩業商人在該酒店內開設賭場,令酒店『名成利就』,成為澳門最早有賭場的酒店。一年後;另一由富商傅老榕、高可寧等組合的博彩商收購該酒店,易名為中央酒店,當然酒店內續開設賭場。

中央酒店見證博彩業變化

一九四零年,新馬路另一大酒店──國際酒店落成開業,國際酒店樓高九層,打破中央酒店的樓高紀錄,中央酒店為此亦加建至九層高,至一九四二年再增至十一層,重奪『最高酒店』榮譽,後再易名為新中央酒店。由上世紀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葡京酒店開業前,新中央酒店一直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此座屹立在新馬路,外牆綠色鮮艷的酒店,原來往昔本身是黃色的,至七十年代才轉油成綠色。由黃轉綠,由盛極而至現時暫停營運,新中央酒店可說是見證了澳門旅遊業和博彩業數十載的發展歷史。

除了新中央酒店,『藍屋仔』、『綠屋仔』等知名建築物有『色彩轉變』外,高士德馬路培正中學舊大樓也曾是油上黃色,澳門建築師龍發枝先生在『澳門歷史建築的色彩魅力』專題講座上就指出;澳門不少著名建築物都曾『轉換色彩』,例如澳門檔案館原本是黃色外牆劃上白色線條,鮑思高學校以前是白色的,後來才轉為現時的黃色。媽閣上街的『水師廠』(海事及水務局大樓),原本是白、黃、紅色都有的建築物,此座建今已近百五年的建築文物,具伊斯蘭風格建造原稱摩爾兵營,由意大利建築師設計,建成後供給當時受僱來自印度的警察作為營房,至廿世紀初才改為港務局及水警稽查隊總部,後來才油上現時以黃色為主、白色為副的顏色。

石米抹走色彩設計思維

龍發枝稱,文物的色彩轉變,是反映時代轉移的一種常態,過去;建築工人會因應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顏色去配搭屋宇,而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由色彩變成毫無色彩,外牆鋪冷冰冰的石米,石米將原來的設計思維通統抹走,很多『有名氣』建築物都如是。俗稱『大堂』的聖母誕辰主教座堂(或稱澳門主教座堂)以前是黃色的,與主教府及附近的教會建築物形成一體,現時則是灰色的石米牆。現今外牆鋪石米的望德堂亦如是,以前亦是黃色的,與周圍的教會建築物,包括『大瘋堂』和社保基金會會址都是黃色的,慈幼學校的外牆原本有顏色,後來才改鋪上石米。

對於後來改鋪上石米的『名氣建築物』,龍發枝直言『不敢恭維』,幸好;有一座著名的建築物── 早於二零零一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保護獎,在三巴仔的聖若瑟修道院及聖堂,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曾以石米鋪外牆,現今已『回復』色彩,建築物外牆是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