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1028號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蘇嘉豪﹕非政權市政機構蒙蔽民主呼聲
2017-10-28
【本報訊】政府剛公佈非政權性市政機構 (簡稱市政機構) 的諮詢文件 (http://www.omspp.gov.mo),提出將來的市政機構兩個委員會成員全受行政長官委任。昨午,直選議員蘇嘉豪的議程前發言標題是「市政全委任落閘可恥 爭直選體現社區民主」。(見圖)
日前,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丘曼玲提出,市政機構只是受政府委托提供服務,不具政權性、行政自主性、地方自治,所以,不設選舉的代議機關。蘇嘉豪批評:「當局扭曲《基本法》條文,將『委託』講成是『委任』,將『引入選舉』講成就是『政權性』,偷換概念禁絕民主選舉的可能性。」他表示,政府繼二零一二年所謂政制改革後,再次以「行政霸權」和「假諮詢」扼殺和蒙蔽民主呼聲。
現時的分區社諮詢委全由委任產生,蘇嘉豪指出,社諮委長年由既得利益集團「分餅仔」壟斷,大部分委員與當區居民脫節。委員毋須接受民選洗禮,自然不必回應民意和處理投訴,當居民要問責也無從入手。並說:「合理推斷下,日後按照政府方案產生的市政機構,將肯定落得同樣下場。只會令明明可以在社區層面妥善處理的問題繼續無限膨脹,對政府管治百上加斤。」
蘇嘉豪表示,北區的舊區重建、中區的內港水患、南區的輕軌穿越內街、離島區的鷺鳥林等等,甚至如各區垃圾站、斑馬線、無障礙通道的設置,每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都牽動著居民的日常生活。過去接連爆發的社區爭議,正是居民失去有效發聲和監察的後果。他批評,政府一直掃除所有對於「行政霸權」的監督,尤其是社區參與的文化、公民社會的成長,確保盡可能壟斷一切發聲空間。
「澳門需要的是由下而上的民意代表機制,只有引入民選才能促使市政機構成員具備足夠的民意認受性,才能把管理衞生、文娛、康體的權力,從『小圈子』手上還給市民大眾,透過真正廣泛的居民參與,處理好關乎民生的切身事務,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蘇嘉豪呼籲市民把握歷史的選擇時刻,在這場「小政改」中,爭取全面直選市政機構。續說:「自己社區自己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