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1026號
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十九屆中委『新面孔』過半凸顯三大特點
2017-10-26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電】( 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 沈嘉 馬學玲)中共十九大24日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其中,中央委員204人,“新面孔”佔比過半。此間分析人士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本屆中央委員凸顯三大特點。
——高學歷
本屆中央委員不少人具有經濟、工商管理、法律等人文學科專業知識背景,獲碩士、博士學歷者大有人在,亦不乏中國工程院院士等知識精英。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這屆中央委員的總體學歷水平有所提高。
中國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汪玉凱亦指出,學歷層次更高、現代化專業知識儲備更雄厚是本屆中央委員的一大特點。這是適應中國經濟轉型昇級,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
專家稱,新時代中共要因應許多執政課題,注重學習能力是題中應有之義。
——干實事
本屆中央委員裡“實干家”眾多。記者梳理簡歷發現,眾多委員都是一步一步從基層或地方干起,有多地區、多領域、多層級任職經歷,經驗豐富。
汪玉凱說,這體現了中共十八大以來選人用人思路的一大特點,即把工作業績突出、民眾認可的人選上來,不搞論資排輩。
例如“新面孔”之一的許勤曾主政深圳,在他任內,當地GDP翻了一番有餘,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走在中國前列。
軍隊系統中,“實干”表現之一為“實戰”。新當選中央委員的李作成上將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曾被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表示,讓經過一線實戰、從基層干起的軍事人才走上關鍵位置,符合新時期強軍目標的要求。
——能攻堅
本屆中央委員中不乏敢啃、會啃“硬骨頭”者。竹立家認為,從這屆中央委員的構成中,可窺見中共重用“改革派”、注重創新精神的用人思路特點。
例如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傑,在環保督察方面的力度被媒體形容為“排山倒海”;公安部副部長王小洪在地方期間,曾被評價為“處理複雜問題和突發事件的能力較強”。
中共注重拔擢敢啃“硬骨頭”者的一個重要背景,是當前中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並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進發。
專家稱,這契合了十九大報告的要求,如“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旗幟鮮明為那些敢於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