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防風險並進中國樓市長效機制全面開啟

2017-10-21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 龐無忌)在中國樓市長效機制全面開啟之際,房地產市場發生了新的變化。看似矛盾的『防風險』和『穩增長』兩項任務近期在房地產業出現了齊頭並進的局面。

自去年9月底的一輪密集調控潮以來,中國多地房地產市場已有一年多時間處在調控收緊的政策環境之中。

不過,在許多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普遍降溫、部分風險得到化解的同時,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房企土地購置面積等核心指標依然保持平穩增長,前三季度房地產仍然在『穩增長』方面發揮效力。

去年以來各地出台的一系列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明顯。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邢志宏指出,一線城市房價經過調控以後,現在市場預期比較穩定,投資投機性的需求得到有力遏制。在70個大中城市中,『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房價同比漲幅已連續11個月回落;二線城市房價同比漲幅連續9個月回落。

全國房地產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速也連續三個月放緩。1-9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10.3%,增速比1-8月份回落2.4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增長14.6%,增速回落2.6個百分點。

一些人所擔憂的『房地產降溫拖累宏觀經濟』的狀況並未發生。以對固定資產投資(拉動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形成直接影響的房地產投資為例,今年以來這一數據走勢平穩。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80644億元人民幣,同比名義增長8.1%,增速比1-8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2.3個百分點。這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在連續多月的回落和持平後首次出現反彈。

此外,房地產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長12.2%,增速較1-8月份加快。9月份,中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101.44,比8月份提高0.02點。

除房地產行業內相關數據保持平穩外,房地產上下游產業也未受影響。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建築及裝潢材料消費同比增長12.6%,快於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10.4%的增速。多家上市鋼鐵企業所公佈的三季度業績全線飄紅。

為何在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明顯降溫的同時,宏觀經濟增長能够未受拖累?

邢志宏分析說,各地在房地產調控過程中採取了因城施策、因地制宜的辦法,而不是一刀切;在調控方式上,不是一味地限制需求,國家鼓勵在供求矛盾突出的地方通過加大住宅土地的供應來解決房地產問題。所以,前三季度房地產投資增長比較平穩,對經濟發展依然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房地產的風險也得到了有效化解。

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表示,本輪調控對樓市並非一味打壓,而是以保持平穩和健康發展為目的。因此,針對不同城市的不同做法使得『防風險』和『穩增長』兩項任務能够同步推進。一二線城市側重給樓市降溫和化解風險,而三四線城市則是側重消化庫存。從實際銷售情況來看,西部同比增長達16.9%,中部同比增長達13.9%,而東部同比僅增長5.5%,這也印證了不同地區的政策差異。

房地產市場出現新變化,兩項任務能够同步推進,與中國官方正在推動的長效機制建設密切相關。除了短期的限制性政策外,官方更加強調供給側改革和住房制度的完善。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原副會長朱中一表示,未來在制度安排方面應該首先完善住房制度,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的立法,加快規模化租賃企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建立與之配套的土地、金融、稅收、法制及市場監管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