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1014號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澳聞集納
2017-10-14
二零一六年直接投資統計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16年新增外來直接投資按年上升31.9%至118.1億元(澳門元,下同),主要是有銀行及博彩企業將利潤留作再投資所帶動。按行業劃分,銀行及證券業、保險業和建築業的新增投資分別有49.1億元、35.9億元及25.8億元,而博彩業則由2015年的負值(-60.2億元)增至2016年的6.2億元。按直接投資者常居國家/地區劃分,新增投資主要來自香港(90.6億元)、中國內地(48.7億元)及英屬處女島(25.2億元),來自開曼群島的則繼續錄得負值(-100.4億元)。
2016年外來直接投資收益按年減少5.8%至487.5億元;外資在博彩業收益為281.5億元,下跌6.4%,跌幅較2015年的47.5%明顯收窄,批發及零售業下跌29.6%至44.9億元,銀行及證券業則上升6.5%至115.2億元。
截至2016年底外來直接投資累計總額達2442.7億元,按年增加5.1%。按行業劃分,博彩業的累計總額輕微回升0.8%至1243.4億元,其中開曼群島及英屬處女島分別佔41.1%及33.3%;銀行及證券業增加9.5%至509.3億元,有61.0%屬中國內地資金;批發及零售業亦上升6.1%,達277.9億元,57.3%屬香港資金。按國家/地區劃分,來自香港(689.1億元)及英屬處女島(568.2億元)的外來直接投資累計總額分別上升14.4%及4.4%,來自中國內地的亦增加12.4%至388.0億元,其中北京佔89.7%,開曼群島則減少14.8%至560.4億元。
本澳企業在境外的直接投資方面,2016年新增境外投資錄得負值(-78.9億元),主要是有博彩企業的境外公司償還貸款所致;全年直接投資錄得197.0億元的淨流入。截至2016年底境外直接投資累計總額按年減少31.6%至171.3億元;投資在香港有65.0億元,在中國內地的有56.1億元,主要集中在廣東省(39.1億元),當中珠海(24.5億元)佔62.8%。境外直接投資收益按年減少57.1%至3.6億元,按有關企業在澳經營的行業劃分,博彩業收益減少33.1%至3.2億元;而博彩業的境外直接投資累計總額為95.8億元,按年減少51.7%。
譚俊榮會見澳門IN義工團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昨日在政府總部會見澳門IN義工團,冀望社會各界關懷弱勢社群,創造條件令弱勢人士自立自強。
澳門IN義工團主席施家倫、副主席盧可茵介紹,義工團團結一批富有愛心的志願人士,發動社會力量,舉行恆常的探訪活動和社區服務,幫助有需要的群體,努力傳播正能量。
2017年,IN義工團將繼續舉辦《童夢啟航》。活動統籌林燕文表示,已組織從未乘搭飛機的智障、殘疾、單親或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及其1名陪同家長,將於今年12月由澳門飛抵台灣,實現40個弱勢家庭兒童的首次“飛行”,讓他們經歷一段難忘的旅程。
譚俊榮稱讚IN義工團的付出,感謝義工們的無私奉獻,認爲《童夢啟航》富有意義,並期望活動日後可以持續舉辦。他表示,特區政府努力為特殊群體提供適切的服務,尤其特別關顧弱勢社群。特區政府為有需要的兒童提供評估和診療服務,與學校和機構合作推行特殊教育與融合教育,開展藝能訓練,興辦社會企業,又鼓勵僱主聘用殘疾人士。特區政府冀此帶動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弱勢社群,幫助他們自立自強,實現人生意義,攜手共建“傷健共融”的健康澳門、幸福社會。
譚俊榮續指,特區政府雖然可在政策和資源方面向特殊群體傾斜,但他們常常更加需要心靈關懷和開展心理建設。他勉勵每位市民都積極為社會出一分力,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弱勢人士,為澳門社會的和諧共融、弱勢家庭的幸福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青年嘉許計劃市民挑選期延至10月20日
△由教育暨青年局主辦、澳門青年聯合會承辦、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2017「感動人心‧激活正能量—青年嘉許計劃」,截止市民挑選期延至10月20日。
是次活動共有22個感人故事入圍,原定接受市民挑選期10月17日截止。由於網上及遞交挑選表的情況熱烈,為讓市民大眾有更多時間進行挑選,同時為擴大計劃的宣傳度和感染力,現將挑選截止日期延至10月20日。
主辦單位期望透過是次活動,發掘社會中勇於面對挑戰、跨越成長障礙、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及貢獻社會的故事,為青年提供更多的正能量。透過青年感動人心的真實故事,弘揚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
市民可透過教青局網站www.dsej.gov.mo或澳門青年聯合會網站pijeep.myf.org.mo進行網上挑選,亦可親臨教青局轄下黑沙環青年活動中心、駿菁活動中心、外港青年活動中心、青年試館及澳門青年聯合會遞交挑選表,每位市民最多可挑選10個感人故事。凡參與的市民均可獲得抽獎機會,抽出之10名市民將收到電話通知有關領獎詳論。活動詳情可瀏覽上述網站或致電二八五二三六一八唐小姐查詢。
高校學生社團增強預防電話詐騙意識
△為了加強本澳高校學生社團對電話騙案的瞭解,提高防騙意識,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日前舉辦了“提防電話詐騙”專題講座,邀請司法警察局代表講解最新的電話詐騙手法以及防騙策略等,吸引本澳11個高校學生社團近30名代表參加。
司法警察局電信詐騙罪案調查科職務主管蔡昕暉擔任主講嘉賓,透過真實案例的分享,以及詳細講解最新的電話詐騙手法、分析受害人墮入騙局的原因、防騙策略等,加深學生對電話詐騙案的認識,掌握防騙策略與求助方法,從而增強防騙意識。
有學生會代表表示,面對層出不窮的電話詐騙手法,是次講座有助其進一步瞭解騙徒的手法及特徵,提高防範意識。出席講座的學生會包括澳門大學學生會、澳門大學研究生會、澳門理工學院學生會、旅遊學院學生會、澳門城巿大學學生會、澳門城巿大學研究生會、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學生會、澳門科技大學學生會、澳門科技大學研究生會、澳門管理學院學生會及澳門高校內地學生聯合會。
消費考察獎勵計劃接受各級中學生報名至本月23日
△消費者委員會連續第三學年舉辦「尋・常」消費考察獎勵計劃(以下簡稱「尋・常」計劃),該計劃鼓勵中學生身體力行觀察社會各種消費現象,探討當中現象對個人及社會的影響與意義,藉以建立中學生正確與良好的消費價值觀,有關心社會事務的公民責任感。「尋・常」計劃(2017/2018學年)現已開始接受報名,該計劃的參加細則、報名表及考察計劃書已上載消委會網頁(www.consumer.gov.mo)。
「尋・常」計劃以中學生為對象,採專題研習報告方式推動中學生走入社會,發掘社會上不同消費現象擬定研究方向及題目,經過調研與探討提出同學對研究議題的觀點與建議,該計劃經過兩個學年的實踐,參加的學校與同學均認同「尋・常」計劃可加強青少年的消費公民意識,「尋・常」計劃的審評亦指出計劃能夠擴大中學生學習的範圍,並給予中學生編制專題研習的能力,為此,「尋・常」計劃已成為消委會校園消費者教育的重點工作項目。
「尋・常」計劃(2017/2018學年)現已開始接受報名,有興趣參加計劃的同學須在10月23日或之前交齊報名表及考察計劃書,消委會稍後會按需要為每一支參加計劃的隊伍提供個別輔導,協助同學如何開展考察計劃書的各個內容,包括向同學建議採用哪種調查的方法,以及提供同學需要的適當支援等。
「尋・常」計劃(2017/2018學年)分初中及高中兩組,以隊際形式進行,每支參加隊伍必需有老師參與及輔助,該計劃設有優異獎、最佳選題獎、最佳創意獎及最佳指導老師獎。
獲獎報告的同學有機會安排參加研習營,由專業人士指導同學結合創意、當前的消費文化潮流,以及同學的反思後,將報告改寫成不同類型的劇本,由同學親身演繹拍成短片,有關的短片屬於消委會消費者教育的重要教材,並會提供本澳各間中學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