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雨水泵房‧廿三號碼頭保育或需讓路

2017-09-02

【本報訊】二零一四年,民政總署計劃拆建內港廿三號碼頭來興建雨水泵房,文化局認為碼頭具有價值,提出原地保留或異地重置。經過颱風「天鴿」後,政府發言人指出,文化局會重新檢視以上立場。民署也相信,文化局會配合興建泵房的計劃。

在昨午的政府發言人辦公室新聞發佈會中,民政總署管委會副主席羅志堅表示,民署於二零一二年已開始研究內港治水中期計劃的設計方案,二零一三年開始委託設計公司就內港一帶渠道和治水方案制定設計方案。

構想在岸邊位置建造雨水泵房,沿着爹美刁施拿地大馬路底下建造渠道。在高潮位情況下,啟動泵站將收集的雨水全部用強排形式排到海裡,解決雨水排放問題,避免內澇,亦可以在大潮時有效防止海水倒灌,可以有效紓緩長期困擾內港的問題。

羅志堅表示,上述設計方案在二零一四年完成,並得到工務部門同意和審批。泵房選址在內港廿三號碼頭建造,當時碼頭與政府有司法程序尚未完成,需等待司法程序完成才啟動。

安全為重要考慮信得配合

直至二零一六年初,政府收回碼頭,準備啟動拆卸碼頭時,收到文化部門意見指出,碼頭歷史和建築具有文化保留價值,提出原地保留碼頭,或把碼頭整體移到另一位置重建,但未能得到共識。羅志堅揚言,經過颱風「天鴿」事件後,會以民生安全為最重要的考慮,相信計劃往後會得到相關部門配合。

文化局局長梁曉鳴昨午沒有出席政府發言人辦公室新聞發佈會。政府發言人、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宣稱,昨日曾與梁曉鳴聯絡。陳指出,文化局不是反對興建泵房,只是提出一些條件,簡單而言,是在保育與建設取得平衡。

陳致平強調,上述的文化局意見是在颱風「天鴿」前提出的。並引述梁曉鳴的意思:經過今次風災後,肯定重新檢討這方面的立場,必須考慮「社會最大的利益」來決策。陳致平提出,公眾必須透過討論及取捨來達到共識:以生命安全為首要,其他的考慮是次要?

關於選址及拆卸廿三號碼頭的原因,羅志堅表示,內港是很繁忙貨運區域,由媽閣至水上街市沿岸,都有很多小型貨運船、漁船停泊。由於泵房將設強力水泵,排水時產生很大水流。為免排水影響船隻安全,才選擇廿三號碼頭。

羅志堅也宣稱,「好彩得到」海事及水務局的支援,騰空長期運作較少的廿三號碼頭來建造泵房。否則,便沒有地方建造。記者提出:文化局要求怎樣平衡?是否只要求保留立面?羅志堅簡答:「如果 (文化局) 只要保留立面,我們已興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