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0831號
2017年08月31日
星期四
內港擋潮閘政府樂觀估計一九年可動工
2017-08-31
【本報訊】面對民怨,政府抛出《澳門內港擋潮閘可行性研究》及《澳門內港海傍區防洪防潮排澇總體規劃方案研究》,負責的工務局副局長張潤民坦言,若前者方案無須大改,「樂觀估計」可於一九年、今屆政府任內動工。
颱風天鴿帶來的風暴潮水浸奪去七人性命,但政府醞釀多年的內港的治水措施內港建擋潮閘,在出事後交代才還在論證中,尚爭取明年下半年有定案。遭外界狠批,諷工程完成或要十年八載、崔任內肯定開不了工,「睇怕二一一八年下半年應該得」。
原二百年一遇擋潮閘設計已不夠高不適宜
張潤民昨出席澳門電台節目時透露,當局原建議的內港擋潮閘是以「二百年一遇」的洪水為參考,即九三年颱風貝姬襲澳致海平面上升四點七八米的潮水高度去設計閘高五點六米,結果只較今次的五點五米僅高出十厘米,故當局已開始和相關單位研究調整閘高。
雖一五年政府再做可行性研究,但張潤民不諱言,政府已於一五年、第一階段已確認興建防潮閘可行,但因其或會對周邊流域有影響,要作長期大量論證,並按國家大型水利工程的立項程序,要上報相關部委諮詢意見和批准,現正等待回覆,後再對方案細化。
張潤民表示,若相關部委回覆較認同規劃,毋須重大調整,有望明年底能有具體方案,隨即招標工程,樂觀估計一九年可動工。他重申,方案已進入第三階段的工程勘測和環評等專項研究,而現階段未有詳細的造價估計,待掌握地質資料、最終選址及擋潮設施設計後才知。項目另須與珠海取得共識。
即使是樂觀的結果,受水浸影響的一帶居民仍有一段真空間要擔驚受怕,張潤民表明,他們將尋求短期技術上可行應對方案,有就盡快向外交代。
對於多個低潌地區的地下停車場淹浸的問題,張潤民說,未來應要考慮在停車場出入口加設更佳的擋水設施,以延緩潮水湧入,以及可考慮透過授權管理公司的方式,在風暴潮期間限制停車場的使用,不准人入用。
稱建蓄水池應對風暴潮作用有限
有倡可仿傚外地在本澳興建地下蓄水池以防洪,張潤民回應稱,這要視乎地質狀況是否配合,而且該設施主要應對暴雨,將部分未能及時排出海洋的雨水先儲下來,以避免或延緩水浸。如在林茂海邊大馬路地底已建一個石屎結構的大型蓄水箱。
不過,張強調,當局並無完全否認這個想法,但今次水浸主因是海水倒灌,降雨較少,以地下儲水設施應對效果不明顯。
研訂樓宇外牆玻璃的技術規範
此外,風災令多棟高層住宅的玻璃窗破碎損毀,張潤民道,相關事故主要集中在黑沙環區兩幢高廈,但兩廈均非向海,外型亦非弧形而是方方正正。他相信問題與周邊樓宇的空氣動力學有關,但具體仍待這方面的詳細分折,這已去探討。
張局又謂,由於現時沒針對這方面詳細標準,他們已著手研究訂定全澳樓宇外牆玻璃技術規範,確立具體指標和技術要求。局方由廿五至廿九日裡,已處理三百○四宗求助個案,主要為外牆附加物鬆脫及玻璃窗受損,期間並無接獲因颱風而出現樓宇結構安全問題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