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天鴿』重創教訓 新青協冀製訂高規格防災方案

2017-08-24

【特訊】『天鴿』十號颱風襲澳,全城一片狼藉,市內發生多宗樹木倒塌、石屎脫落事故,更造成多名人員在颱風期間不幸傷亡。伴隨風災而來的水浸、停電、網絡供應不穩定,對澳門城市災害應急能力帶來全面考驗。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副理事長、中區社諮委委員張志雄指,民防中心、警務、消防、醫護等前線人員面對風災危難與市民上下一心,緊守崗位,冒著風雨為市民提供緊急、必要的救援服務,值得致敬。然而,一次風災,再一次揭示了當局在風災預報、資訊發佈、應急處理的嚴重不足。

氣象局在早上七時通報,將於早上九時懸掛八號風球,十時四十五分懸掛九號風球,十一時三十分懸掛十號風球,短短兩個半小時內,風球三級跳。與此同時,適逢天文大潮,除內港一帶外,本澳市面亦出現大範圍水浸,部分水深超過汽車。張志雄批評,氣象局完全沒有發揮好風球信號的警示功能。懸掛風球信號除要有科學根據外,亦要考慮風球信號對保障市民生命與財產安全的作用,若風球缺少預警作用,社會難以作出及時的反應。以這次颱風為例,氣象局未及時、清晰地向市民說明颱風的預計強度,事前可以說是零預警,令市民面對強風、水浸時束手無策,直接導致人命傷亡,以及造成難以估計之損失。

與此同時,全澳大範圍、長時間停電、網絡不穩、資訊發佈不及時,顯示出澳門基建設施仍未能應付重大突發災害。“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張志雄指出,民防體系的預防、處理標準,務必以高標準訂定,以處理各類突發事故。這一次十號颱風導致全澳停電,繼而導致網絡不穩、公營電視台無法正常廣播颱風消息、氣象局網頁無法實時更新、新聞局網頁無法連上伺服器,讓徬徨的市民,無法及時掌握最新風暴消息,感覺無助又無奈。

張志雄建議,當局應汲取今次事件的重大教訓,就民防體系做“最高規格”建設,為突發事件與危機多準備幾套處理和應急方案,勿使危機到來時苦無對策,讓市民的生命財產無法受到保障。另外,政府亦應在發佈資訊系統上設有預案機制,在多個管道及時向市民匯報市面最新情況,讓市民即時掌握風暴消息。更為重要的是,要讓氣象局切實發揮熱帶氣旋信號“預警”的作用,即使天災襲來,也不致令市民坐以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