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0621號
2017年06月21日
星期三
若失敗市場影響亦有限 A股﹁四戰﹂MSCI勝算近九成
2017-06-21
【香港中通社6月20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費魯稚)北京時間6月21日凌晨4時30分,將是A股第四次闖關MSCI指數的揭榜時刻。澎湃新聞20日報道稱,不論結果如何,這一歷史性事件將會再度影響A股市場走勢。
《每日經濟新聞》20日報道稱,北京星石投資指出,本次A股加入MSCI成功的概率還是很高的。資深私募人士許紹新則直接指出,A股“四戰”MSCI,納入是大概率,接近九成。
星石投資具體指出,目前A股納入MSCI的主要障礙已明顯變少,且涉及基礎性制度的障礙已基本清除。首先,採用互聯互通新機制替代QFII打破了資本贖回限制,投資可通過滬港通、深港通的每日額度來進行,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充裕的流動性和投資額度,與境外監管當局的協同合作也在不斷增強;其次,停復牌制度管理規範加強,未再次出現停牌潮;第三,交易所對與A股掛鈎的金融產品尚存預先審批限制正在協商中。
據悉,明晟MSCI曾於3月22日提出了針對性納入A股的規劃,即基於滬港通、深港通等“互聯互通”股票池而非QFII機制的方式納入A股,以解決資金進出問題;並提出一項將中國A股納入全球指數的縮小化方案,將股票數量從448隻減少到169隻,建議只納入可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買賣的大盤股,並計劃將A股在MSCI中國指數的建議權重從3.7%降至1.7%,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從1%降至0.5%。
財經網當時曾稱,盡管標的數量減少,但機構認為,新方案體現出MSCI將A股納入指數範圍的積極態度。因為基於互聯互通機制的納A新框架將不受QFII月度贖回規模不得超過境內資產20%的規定限制,消除了納入A股的又一制度障礙。
那麼,納入MSCI,將對A股產生何種影響?中銀國際指,全球目前大約有10.5萬億美元的資金在跟蹤MSCI指數,其三大下屬指數全球市場、新興市場和亞洲市場的跟蹤資金分別為2.8萬億美元、1.5萬億美元和0.2萬億美元,A股的初始權重則分別為0.1%、0.5%和0.6%。如果MSCI纳入A股成功,短期潛在資金流入量為:28億美元、75億美元和12億美元,三者總計115億美元。
《證券時報》亦援引中金公司分析稱,如果最終的結論是納入,考慮到修改納入規則後,納入標的的數量大幅縮小(約169隻),初始納入比例不高(約5%),相應的資金影響也不大,而且相應股票年初以來已經積累一定漲幅,短期對市場的正面影響有限。但從長期來看,這將是A股邁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長期海外投資者對A股參與度會進一步提升,也將倒逼A股在機制和制度上逐漸走向完善。未來A股納入比例將視中國整體資本市場開放的程度以及A股投資限制的降低而進一步提高。
不過北京清和泉資本有不同意見,認為整體上還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無法納入的可能性較大。首先是A股的停牌制度始終是制約條件,停牌新規執行後略有改善,但當前A股停牌公司仍有270家;其次是納入個股的海外發行產品需要交易所審核仍缺少定論和實質性進展;第三就是當前市場監管體系仍存在較大的分歧。
中金公司對此表示,由於此前市場並沒有對納入形成較強的一致預期,即便最終不納入,短期對市場的負面影響也相對有限。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6日也表示,不管是不是納入MSCI指數,中國股票市場,包括整個資本市場沿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方向前進是不會改變的。
MSCI是一家股權、固定資產、對衝基金、股票市場指數的供應商。其推出的MSCI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最多採用的投資標的。根據 MSCI的2016年年報顯示,全球超過10萬億美元的資產以MSCI指數為基準,超過900隻ETF基金以MSCI指數為追蹤標的,全球前100個最大資產管理者中,97個都是MSCI的客戶。
此前,A股闖關MSCI已經三次失敗。《中國證券報》稱,2016年,其未能闖關成功的主要原因包括QFII每月資本贖回額度、停復牌制度以及中國交易所對A股相關的金融產品進行預先審批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