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0203號
2017年02月03日
星期五
皖台學者敘親情:宗祠文化是聯系兩岸人民的精神紐帶
2017-02-03
【中新社合肥2月2日電】(張強)「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無論從文化的淵源還是從血脈的傳承來看,宗祠都是聯系兩岸人民的精神紐帶。」台灣中華將軍教授書畫院名譽院長、台灣退役上將丁之發2日在安徽合肥如是說。
當日,安徽第一僑鄉——長臨河鎮丁氏舉行修編建祠宣傳動員暨人丁登記大會,近300名丁氏後人、皖台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親情。據不完全統計,長臨河籍的華人華僑與台灣同胞約4500人,其中台胞逾1000人。
「這次回安徽是為尋根而來」,生於長臨河鎮的丁之發介紹,長臨河丁氏宗親理事會擬在長臨河鎮修建一所長寧書院,在傳承國學文化的同時,將其打造成皖台文化交流新基地。丁之發說,「預計在今年3月份,我們將在長臨河舉辦『兩岸將軍書畫展』。」
安徽省政府參事、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飛認為,近些年,大陸修家譜的風潮很熱,台灣來大陸省親的人也很多。長臨河籍的華人華僑與台灣同胞眾多,修建祠堂、長寧書院,是要打好兩岸文化交流牌,發揮宗祠文化積極作用,留住中國文化的根與魂。
陪同丁之發來安徽的台灣世界和平聯合總會執行總會長、全球粥會世界總會總會長陸炳文走遍台灣各地宗祠數百座,搜集兩岸各姓族譜上百?,是一名譜牒專家。他說:「譜牒文獻資料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瞭解海峽兩岸民眾血緣親情關係、開展尋根認祖最為可靠的文獻依據。」
陸炳文告訴記者,他準備把長臨河打造成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雅集之地。「希望能搭建起一座橋樑,讓海內外同胞常相聚,彼此交流、觀摩學習,共同把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