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爭多元化能動員更多人民參與
2016-12-19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 (全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課程) 助理講師、韓國翰林大學 (言論情報學) 博士候選人鍾樂偉(https://www.facebook.com/stevechung413/) 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以較多唱歌、表演等舉辦大型抗爭活動,較少出現在韓國的民主抗爭歷史。據了解,主辦團體希望今次的抗爭能夠多元化,從而動員全國不同類型的人民參與。
以往,韓國的抗爭行動 (尤其是上世紀的八十年代) 大致上是較直接、較激烈、較暴力的。民主化後的過去二十多年,民眾慢慢轉向以較和平的方式抗議。不過,工人運動仍較暴力,反對二零一三年的韓國鐵路民營化是一例。近十年八載,較多出現的是燭光集會,尤其矚目的是二零零二年,兩名女生被駐韓美軍裝甲車輾死後,民眾在美國大使館對面的光化門廣場舉行大型燭光集會。
韓國民眾相信,不需流血暴力抗爭,和平、理性、非暴力的上街集會能令朴槿惠下台?鍾樂偉表示,民眾不只相信這模式,事實上,在韓國抗爭歷史中,尤其是一九八七年的「六月抗爭」,他們就是用這方式成功推倒獨裁者。當年,一整個月不斷有民眾上街。警察的鎮壓遇上民眾無懼的反抗,街上到處都是石頭,也留有催淚彈氣味、彈殼和傷亡的血跡等。
鍾樂偉表示,韓國民眾普遍相信,二十多年前爭得民主體制的關鍵因素是國民的一心一德,當年,原本和平的示威者只是面對特種部隊血腥鎮壓才暴力抗爭。時至今日,不少二十年來沒有再抗爭的民眾,今次都不得不站出來,他們有很強的危機感,認為自己當年辛苦爭取的民主制度,現在受到很大的衝擊:「朴槿惠是一個獨裁者的女兒。她今次都是複製獨裁。」
延伸閱讀:
群眾力量永不磨滅 —— 從87到16韓國民運
https://goo.gl/7N7f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