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61219號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首爾集會不一樣

2016-12-19

前言十月底,本報記者得悉韓國將在十一月十二日舉行「要求總統朴槿惠下台」的大型集會,便計劃專程到當地觀察和記錄。該集會在首爾市中心的光化門廣場舉行,有一百萬人參加,坐滿周邊的廣濶行車道,行人道也寸步難行。當天進行的是第三次週六「倒朴」示威,是韓國現代史上的最大規模的街頭示威。韓國對上一次大規模抗爭發生於一九八七年六月。當時,人民不再忍受長年的軍政獨裁統治,近百萬人上街示威,最終,迫使執政黨承諾實施民主化,總統直選之後得到落實。其實,韓國人民反抗獨裁和爭取民主、自由的歷史早於一九六零年開始,其間,發生兩次慘烈的流血抗爭,很多國民犧牲了生命。

上月十二日的首爾百萬人集會後,十一月十九日 (週六) 再有大型集會,雖然,在首爾參加的人數不到一百萬,但是,在民主聖地光州、釜山、大邱、濟州等百餘處都同步進行示威行動。一九八零年五月,獨裁政權指派軍隊到光州鎮壓民主抗爭的市民,官方數字是接近二百人死亡,受傷失蹤逾四千。

韓國今輪每週末的「倒朴」集會由十月二十九日開始,參加人數持續上升,由第一個週末的三萬人,增加至第六個週末的二百三十萬人。以往,總統府「青瓦台」被官方劃定為示威禁區,但是,在今輪週末「倒朴」示威獲法庭認可不斷近「青瓦台」,最近一次的距離是一百米。

引發韓國持續示威的醜聞被稱為「閏密干政」。今年九月開始,媒體追蹤到,朴槿惠的四十多年密友崔順實操控的兩個基金會,透過青瓦台脅迫財閥巨額捐款,最後流更向崔順實的私人銀行帳戶。十月下旬,媒體取得崔順實的電腦,她雖沒有公職,卻存有總統演說和國家機密文件。

經過六次周未大型集會後,各政黨,包括執政黨必需回應龐大的民意。十二月九日,韓國國會大比數通過彈劾議案,朴槿惠的總統職務隨之中止,憲法裁判所需要在一百八十天內就彈劾議案作出宣判。據悉,民眾仍有周六集會,直至朴槿惠下台為止。

今期及下期特輯,本報記者將分別向讀者報道今次韓國抗爭的兩個意外觀察: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政治集會,以及警方近乎零暴力對應示威者。今次的報道屬特寫性質,儘管進行了不少資料搜集,仍未能全面、深入。或許,兩個觀察總的與兩個字有關「選擇」:每一個公民面對政府的腐爛不堪時有何選擇?每一個警察面對法律保障的示威時有何選擇?每一個韓國人民有「真選擇」的實力才能這樣令領導者下台,現實是我們沒有。

 

經無數次採訪香港、澳門的示威,群眾高喊「梁振英,下台」、「崔 世安,下台」時總是咬牙切齒,現場彌漫怒火難抑的緊繃氣氛。眾人的表現看來要與當權者勢不兩立,各人卻應該知道自己完全無法推倒誰下台、推舉誰上台。然而,十一月十二日百萬人首爾集會卻是不一樣。(韓國傳媒剪輯的集會視頻:https://youtu.be/dS774aodqc8;https://youtu.be/NcZc0Rw-G5E)不同界別、不同年齡的國民都出來,除了不少輕父母帶著子女,有些年幼的更要敞在嬰兒車內;還有很多青年人,不少中學生都穿著校服到來。其間,有歌手上台獻唱與民主自由相關的歌曲,旋律大多是輕快的,台下參加者則隨著音樂節奏揮動手上的燭光、標語和唱,更多次「玩人浪」。表面看來,近十小時的百萬人集會宛如一個流行音樂會。

群眾齊聲高喊「朴槿惠,下台」的口號時,確實震耳。若果,朴槿惠當時身處距離廣場一公里的總統府「青瓦台」內,一定清晰聽到。縱使如此,整個過程感受不到仇怨、憤恨、抑鬱、失望,見到的絕大多是笑面。當然,也有參加者一臉嚴肅,面對國家的危機時不敢放鬆。有傳媒形容:現場出現的是一種躍動感。集會也有嚴肅的時刻,尤其是提及「世越號」沉船慘案之時。

相信人民力量

這樣的集會真的能夠令朴槿惠下台?記者在現場說廣東話時,被一名參加集會的韓國中年男士注意到,他用英語簡短而堅定地說:「我們相信人民的力量,我們相信朴槿惠一定會下台。我們有義務在這個時刻站出來……」在韓國的交換生表示,近乎每日的首爾都有「倒朴」行動,總有不同界別的市民參加。韓國人是很堅定的、很團結的,他們會持續下去,直至朴槿惠下台。

除了歌唱、喊口號外,也有來自不同界別的意見領袖站上「大台」發表演說。當日下午,知名的節目主持人金濟東在光化門廣場與逾萬集會人士互動,任何一個人都可發言,包括青少年和小學生,那裡如同一個「公民廣場」。廣受歡迎的金濟東強調,韓國是民主共和國,統治者所有權力都是來自人民,他希望,人民站出來證明國家的主人到底是誰。

早在二零零九年,在前總統李明博任內,金濟東因其政治立場而受到打壓,各大電視台不再聘請他主持節目。今年十月,韓國傳媒披露一份總統府黑名單,指示部門封殺近萬名曾經批評政府的文化娛樂人士。金濟東是其中一人。有評論指出,今輪集會有嘉年華的感覺,原因之一是有多演藝人站台。並說:從來沒有一個總統令這些多明星出來批評政府施政,甚至喊出下台。

在十一月十二日的百萬人集會前,歌手李承煥、李孝利、全仁權公開創作歌曲,名為「被丟棄在路邊」,被視為今輪抗爭的「主題曲」,由一百名音樂人合唱。其中一段歌詞的翻譯 (https://goo.gl/RRXVyz;https://goo.gl/ORRqvt):「希望我身上長出翅膀 支撐這快崩塌的土地 希望我的意志長出翅膀 找到通向正義的逃生出口。」

除了上述歌曲外,群眾也在集會上多次高唱「下台歌」(其中一首視頻 https://youtu.be/Jsbkd2WT6TI)。另外,在今輪集會中,也常聽到兩首歌曲,一首是「大韓民國是一個民主共和國」(視頻:https://youtu.be/taQ4fZHoFOs?t=1m12s),另一首則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光州民主抗爭歌曲,名為「為您的行進曲」(視頻:https://youtu.be/tsMw8oJdeTM)。

韓國今輪每週六的「倒朴」示威始於十月二十九日。事隔一個月,香港傳媒越來越多專題報道,不少人倡導套用韓國「和理非」集會模式:點燭光、唱歌、回家、上班上課、再出來。批評這倡導的人紛紛提出:很多韓國的上一代為爭取民主犠牲生命、韓國曾經歷很暴力的抗爭、韓國現在才有真的民主選舉。也有批評者認為,逾一個月的集會都不能令總統下台,都相當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