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認識 增加參與 做好服務平台

2016-11-14

當前,中國正力行「走出去」的大戰略,大力支持企業到海外投資,打頭陣的必然是國有企業,它們自然有能力單槍匹馬闖出去,即使是到葡語國家,也要面對和解決當地語言等進入問題,更諻論一般企業,而中西文化交融的澳門,正正就具有這方面優勢,可在過程中發揮作用、提供服務支援。

至善公司執行董事陳函思表示,以她們為例,不單明白大陸「係點樣一回事」,相對地也更容易接觸西方包括葡語系國家的文化,文化鴻溝就不會太大,能夠理解對方,這點非常重要,因為當雙方陷於互不理解時,她們作為中間人的角色就要去協調,這是不可或缺。

項目經理李杰補充,中國有很多企業到葡葡牙投資,雖對方國內沒採取甚麼市場抵制行為,可確實社會上是有一鼓不太願意的聲音和情緒,若果過程中能夠通過澳門企業帶它進去,或者對企業而言,就可減少一個極不必要的文化或制度衝突,更容易成事。

葡語國家也可借澳門平台走進中國。陳函思指,部份葡語系國家並不大、甚至很少,若它需要得到中國政府的重視,單一去做未必會被理會,但通過澳門就可有一定的重視,故這裡對葡語國家而言也是非常好的渠道。

參與平台的服務企業少

雖然機遇已有,舉措也不少,但陳函思認為,這還未足夠,因為構建中葡平台,政府的角色是把「台搭起來」,但「台上台下」還要有其他角色,不然政策措施再多,沒有企業去承接、參與、實踐,那就變得比較空泛,

故此,未來市場需要出現更多像她們這樣企業,為這個平台提供各式各樣服務才行,諸如會計、法律、金融等專業領域,那麼支持平台建設的各項政策才真正貫徹落實到,平台構建和運作才會順暢。

人資缺中葡語人才更缺

除了缺企業,缺人也是一個大問題,至善也深受有關問題困擾。陳函思稱,發展中葡合作服務,就需要良好的中葡雙語人才,奈何本澳這方面較好的人,都投身入政府做公務員,加上外僱政策限制,企業要在市場找到適合的人選很難。

支持放寬優秀外在生在澳工作的陳函思強調,「葡語人才係全世界搶住要的」,希望政府未來要解決這個問題,免人才流失,以及加強這方面的人才培養,畢竟企業是辦不到,需要政府在人才等政策更多給予支持,才能讓平台越辦越好。

宣推不足 葡語國誰知曉

除此之外,關鍵還有一個大問題要解決,就是認識不足。陳思函直言,澳門社會大眾不認識葡語國家、不認識中葡合作發展的機會,不管是要加強企業參與,還是提升人們學習葡語等,都需要在這方面去宣傳推廣,而政府對此的表現可謂強差人意。

陳函思舉例,政府花費許多公帑去辦文化節、嘉年華,當中有多少是實際宣傳介紹到各葡語國家的情況,即使部長會議,宣傳重點都全落在總理上,其他與會的葡語國家著墨不多、內容較空泛。

「如果你做問卷調查問全澳,有邊個了解葡語系國家、有邊個了解呢個(部長)會係咩一回事,我覺得冇人講到畀你聽。係太空泛,空泛的原因係因為佢自己都不了解。」陳不諱言,相關政府官員更應以身作則,自己先去認識好才是。

要知道,國家提出的措施只是方針,還要具體細化執行,政府若有心,每一措施拿出來去做、去宣傳,也足夠忙了。李杰笑言:「我想十八個政策,每月做一個政策就已經可以忙一年半的時間,它如果不規劃好,三年時間就很快過去。」

中葡論壇成立十四年、部長級會議已在澳辦了五屆,但澳門的平台作用發揮仍有限,陳函思提醒,若然情況還這樣,繼續停留在談論的層面上,實際的合作、成效欠奉,那別人還要不要來再來澳參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