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用澳平台促舟山東帝汶漁業合作

2016-11-14

主要提供投資諮詢、商務陪同及中英葡翻譯服務的至善公司,是由全國政協常委、前立法會主席曹其真擔任董事長,在澳門、北京開設辦事處,並計劃進駐葡語系國家──莫桑比克開設辦事處,另已在巴西及葡萄牙有註冊。

目前,該公司擁有約四十人的年青執行團隊,來自不同專業且精通中英葡三語,目標完全對準中葡合作發展的市場,而早前促成舟山市企業與東帝汶之漁業合作,可謂其頭炮之作。

開發葡語國海洋漁業 適逢國策支持

適逢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在中葡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上宣布的中方支持中葡經貿合作的十八項新舉措也提及海洋合作方面,「在尊重論壇與會國意願的基礎上,在海洋漁業開發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更不謀而合。

當然,成功背後並非一帆風順,而是一段一波三折的故事。參與有關項目的執行董事陳函思聯同項目經理黃滋才、項目經理李杰等介紹這合作項目是如何在她們協助下促成的。

一切的開始,源於前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在一五年五月,到訪浙江省舟山市,目睹當地漁業技術發展不錯,便推薦當地政府和企業透過澳門平台,到東帝汶發展遠洋捕魚。

舟山坐言起行,市政府數月後組織政府和企業代表團來澳拜訪,尋求中葡論壇常設秘書處方面協助,經其推薦,找上了至善公司,雙方一拍即合,達成服務提供協議。

為促成項目 五訪東帝汶

同年底,至善帶領舟山市漁業局官員和投資的企業代表出訪東帝汶考察實地環境,並安排與當地農業與漁業部長、漁業總司長等開會,展示漁業合作項目的方案,初步與東帝汶農業與漁業部達成合作意向,且編制提交初版投資方案,對方反應是甚歡迎的。

在一六年,她們再先後四次到訪東帝汶。當中包括經過與當地官員三次溝通、協商,再修改投資方案後,終在年中獲對方口頭承諾會向有關企業批出兩張漁船捕魚證。

有關企業即時展開準備工作,包括花約兩個月時間去改裝漁船以配合當地捕魚環境,可在一切準備就緒、等待捕魚證正式發出時,舟山方面被告知有關專案申請被取消,官方落閘的解釋是「時間太耐」。

申請取消 人脈關係扭轉乾坤

為免前功盡廢,至善透過人脈關係,獲得當地僑領支持,加入有關投資項目,成功說服東帝汶方面重新接納舟山方面的申請,而他們在九月第五次到訪,獲官員口頭回復說申請文件齊全無問題。

打鐵趁熱,東帝汶、舟山與澳門三方十月在澳門舉行「舟山-澳門-東帝汶漁業合作洽談會」,是次加入澳門政府代表,進一步令合作雙方更有保證和信心,將有關合作項目能更好落實推展,可望年內出證正式捕魚。

澳府參與 中葡更有保障和信心

陳函思坦言,投資的企業的確會擔心,即使有捕魚證,船隻到當地也會有安全等問題,故今次三方政府參與,包括澳門這個中葡平台的參與,是在這方面提供一個承諾,保證相關申請順利外,也確保投資有最基本的安全。

至於過程中東帝汶的反覆表現,非只因制度不成熟。事實上,曾有許多公司到當地招搖撞騙,當地政府實在碰到不少,申請了捕魚證卻不是捕魚。經過這一年接觸,對方才慢慢打消種種顧慮,歡迎舟山和澳門更多到來投資、投資其他領域。

陳函思指出,是次成功,同時也令她們未來促成更多合作更有信心,證明針對葡語系國家發展方向是可行的,也示範澳門公司在中葡平台過程中可以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令澳成功建設一個平台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