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61114號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澳料一年內完成腎移植輪候名單
2016-11-14
【本報訊】本澳於十一月六日在仁伯爵綜合醫院成功完成本澳首宗器官移植手術,活體摘取及腎移植手術。衛生局器官移植工作小組協調員戴華浩表示,已籌備建立本澳腎移植數據庫,對目前六百多位洗腎病人進行篩查及腎移植意願調查,再按病情、年齡等制定輪候排序,料一年後可以完成資料庫的構建,再加入國家人體器官分配系統中,透過區域合作增加本澳病人輪候機會。
本澳有關器官移植法例早於一九九五年有頒布,但經過二十一年,仁伯爵綜合醫院在中山醫院協助和合作下,於十一月六日在仁伯爵綜合醫院成功完成本澳首宗活體腎移植手術。本澳器官移植及捐贈需求早已多時,首例本地器官移植後,社會再關注本地器官移植技術發展、法例及器官捐贈情況。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邀請立法議員黃潔貞、衛生局器官移植工作小組協調員戴華浩、鏡湖醫院副院長、泌尿科專科醫生陳泰業、腎友協會理事長梁錦華探討本澳器官移稙及捐贈。
以國際上器官捐贈比例,每年每一百萬人約有百分之一作出器官捐贈,部份比率更低,以本澳六十萬人口推算一年僅得十人願意作器官捐贈或具備捐贈條件。而一年平均一千九百名死亡人數中,具備器官捐贈條件或願意捐出者更少,低於六人。戴華浩指,以仁伯爵醫院目前有六百多名洗腎患者計,腎移植需求跟不上,加上本澳只能接受親屬捐贈,需求更大。
他續指,自首例腎移植手術後,仁伯爵醫院已籌備建立本澳腎移植數據庫,對目前六百多位洗腎病人進行篩查及腎移植意願調查,再按病情、年齡等,參考國際輪候計分標準制定輪候排序。他預計,一年後可以完成資料庫的構建,再加入國家人體器官分配系統中輪候,透過區域合作增加本澳病人輪候機會。衛生局未來亦會設立器官移植的小組,進行器官捐贈及登記的宣傳、普及教育的推廣。
他又指,院方兩隊醫療團隊共十二人已到內地進行器官移植培訓,技術及設備已準備好,經過手術次數增加,醫療團隊累積經驗,將來可以獨立進行器官移植。下階級將會開展肝移植手術,但未有時間表。
陳泰業指,單從技術上,器官移植技術難度不大。建議由政府帶頭,多個機構合作參與,推動本澳器官移植發展。黃潔貞希望,在醫生培訓、手術、術後團隊上加強支援。
有出席論壇的市民表示,對器官捐贈支持,希望可以遺愛人間。但關注到捐贈者屍體的處理,以及希望規範一定是要自願捐贈。也有意見希望推動公私營醫療機構合作進行器官移植,加快本地技術發展步伐。
戴華浩指,未來會頒佈指引,公私營醫療機構可以合作或由私營機構合作進行器官移植。在輪候制度生效前,本澳仍會繼續沿用僅限親屬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