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61114號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未來研引入導盲犬 視障權益會:非最重要和迫切
2016-11-14
【本報訊】復康服務十年規劃出台,提出多項涉及視障人士服務,包括研究引入導盲犬。澳門視障人士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張志邦認為是好事,但他們更需要在教育、就業、無障礙設施等,冀分輕重緩急去做。
政府上週公布的《二○一六至二○二五年康復服務十年規劃》,自言只大概了解的張志邦表示,規劃內容絕對有改善的空間,並批評規劃制定過程中未有讓他們視障者參與,「沒有我們(視障人士)的參與,就不要幫我們做決定」。
「如果婦女事務委員會係成班男人去制定(婦女政策服務),你覺得合不合理?」張志邦強調,他們希望視障人士政策服務能到位,尤現時政府要緊縮開支,服務投資亦應善用公帑、不要浪費。
對《規劃》提出在一八至二○年裡開展本澳引進導盲犬可行性研究,張志邦認為是好事,但這只是視障人士其中一種需要,還要考慮配套法律支援、社區接受程度、具體需求及培養訓練等諸多事宜,非「三五七年」可做到。
張志邦說,視障人士還需要教育、就業、獨立生活技能,以至無障礙設施和輔助器具等,這些都很重要,政府應視乎輕重緩急去考慮。
復康社區推廣活動啟動
此外,多個政府部門與民間機構合辦「國際復康日」社區推廣活動,今年主題為生命教育,得十二個社團和十四間學校支持,在未來三個多月裡到校進行二十二次推廣活動,加強學生對殘疾人士的認識和尊重。
該「命運在我手」生命教育推廣活動昨假旅遊塔舉行開幕式。社工局局長黃艷梅致辭提及,《規劃》涵蓋十三個服務範疇,分三個階段按序推行,期望透過有系統化的規劃,為不同需要殘疾人士締造平等權利、共融為本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