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展 認識郵政發展史
2016-08-29
作為郵政局轄下機構,通訊博物館除著重推動科普知識外,絕不會忘記有關郵票和郵政方面的展覽,博物館一樓的郵政與集郵展覽區,集合遠程發展通訊中使用過的系統與技術藏品和設備,展出與郵政局歷史相關的郵票珍藏品和郵政器具藏品。
博物館館長黃錦欣稱,展廳所展出的郵票,除本地珍藏品外,也有很多外國郵政部門發行的珍貴、特別的郵票,該些外國郵票是從萬國郵政聯盟兩百多個郵政機構交換來的,由於澳門天氣潮溼又時或乾燥,博物館不能展出太多的郵票,尤其是日漸稀少的郵票手繪設計原圖,故此很多珍品郵票都不能展出,因此每當整理好一批郵票時會將郵票轉為電子化,編入相關資料,上載資料庫讓參觀者觀賞,希望日後有更好的設施,俾能展出一些珍貴的郵票。
黃錦欣表示,通訊博物館的藏品展品不少是社會人士捐贈,博物館會盡量將所有展品都能展出讓人們觀賞,因為該些展品能讓人認識到澳門的郵政歷史、郵政發展,是澳門人的集體回憶。通訊博物館有責任讓參觀者睇到『真實、原版』的展品,因為真實的展品才能展示出其歷史價值,包括館內展出的一九二七年最早期的電話機,至今仍可以使用,此機是機械運作,保養得很好,藏品的價值不能用金錢去衝量,是應該以讓人們能透過展覽品,認識郵政的發展和歷史價值。
一樓展廳除展覽郵票外,並設有與澳門郵政歷史有關的展覽──關於郵政局歷史的大型壁畫,以及展出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地區的信箱及郵筒。展覽廳還有以各種壁畫、幻燈片、聲響等介紹通訊史,並設有視報機、鐵罐電話、與猩猩對話等來體驗通訊技術的『通訊基礎』展覽。
此樓層並設有可容納十五至二十人參觀的迷你影院,放映『郵差叔叔的一天』、『澳門郵票的藝術』、『郵件的旅程』和『通訊工程』等,讓參觀者能進一步了解郵遞的運作,通訊方面的知識,和對郵票設計與藝術結合都有所認識。
郵政服務的發展,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環節,展覽廳展出了不少昔日郵寄服務的工具,包括郵差用的單車,運載郵件用的黃包車,其中最特別是早期用來運載郵件包裹的飛機,展廳有以模擬飛行器設計早期的西科爾基S-42型機艙,參觀者可在簡化的駕駛座中,操控有澳門景象的模擬飛行器,將『飛機』從馬尼拉飛抵澳門,在模擬飛行器的大屏幕上,則顯示了飛行中的飛機。
和其他博物館般,通訊博物館亦設有博物館商店,銷售集郵品、紀念品、書籍、教育套裝和科學玩具,當然;亦提供一般的郵政服務。
位於馬交石炮台馬路七號的通訊博物館,除公眾假期休館外,每天都開放,開放時間為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半,成人門票十元,學生及十八歲以下半價,長者及幼童(三歲以下)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