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一般的通訊博物館
2016-08-29
形容一些物件已經過時、殘舊,又或已不符合現今生活上所需和用途,人們多會笑說『應該放入博物館』了,當然;博物館確實是收藏古物,但只限有歷史和研究價值的文物,博物館亦是藉著展示該些文物,讓參觀人士透過觀賞文物,對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又或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有所認識、了解。但並非所有博物館都是收藏和展覽文物的,現今部份博物館除展覽文物外,亦展出一些現代物品和創新事物,讓參觀者能理解到珍惜文物,了解過去的同時,博物館亦擔當著推動科普、文化教育、和日常生活知識,助社會更好發展,澳門通訊博物館就是這樣非一般的博物館。
通訊博物館屬澳門郵政局管轄,人們踏入通訊博物館參觀,便可感受到與其他博物館大不相同,博物館地下層有臨時展覽廳,由館方辦的一些經常性展覽活動多在此處舉行,展覽廳現正進行一個題為『奇妙的聲音』展覽,而所展出的項目,與文物、歷史沒有直接關係,但卻與人類有很大關聯,因為人的聲音,就是最古老、最原始的樂器,此展覽讓人們認識到『聲音原來真奇妙和奧秘』,這類展覽,就是通訊博物館目標之一--讓參觀者藉著展覽項目中的互動、探索、實驗,增進知識,助啟發潛能。
登上通訊博物館一樓,你可以見到上方寫有『勇於嘗試。敢於發現』的字句,這就是通訊博物館成立的信念。通訊博物館館長黃錦欣指出,郵政局希望博物館能回饋社會,博物館的主要目標是服務市民,尤其是中、小學生,提倡集郵文化和推動普及電訊科學及技術,故此博物館的定位是科學化的博物館,偏向於教育方面,是一間在電訊領域中,讓參觀者能透過展覽,啟發彼等潛能的博物館,而作為郵政局轄下的博物館,向市民和遊客宣傳澳門的郵票及推廣集郵技術,亦是博物館的必然目標。
博物館的地下層除前述私的臨時展覽廳外,亦設有多功能的活動室,用來舉辦博物館的活動外,亦舉辦一些學校展覽項目,主要是與科普相關的項目。博物館的演講廳亦設在此層,演講龐主要是用於進行科學演示播放影片,亦經常舉辦不同議題的科學研討會,包括每年世界博物館日舉辦的博物館專題研討會。
黃錦欣稱,博物館經常舉辦實驗和互動的展覽,而博物館的空間有限,令有些展覽未能辦得更豐富,例如正舉辦中的『奇妙的聲音』展覽,就因受場地空間限制,原有的部分展覽裝置未能展示,博物館會考慮有必要時會擴展三樓空間,並舉辦活動外展,例如一些流動展覽,節日活動等,可讓展覽空間變相擴大,更好去推動博物館的目標、信念。
通訊博物館很多展覽以互動為主要元素,設在二樓的展覽廳除展出與郵政局歷史發展相關的電訊設備,並廣集以電磁、靜電、直流電、交流電、電報、電信、電話、無線電廣播、電訊處理、傳輸、模擬電子和數碼電子為主題的科學展品,此展廳並設有數碼實驗室和電子工作坊,可稱得上是學校以外的第二個課堂。
黃錦欣稱,由二零零九年開始,博物館開辦了不同年齡的藝文或科普活動,由於空間有限,不能同一時間舉辦,故館方需要將流程編排得妥善才行,讓更多學生可以參與活動,期待學生可以在這個第二課堂中,展示他們『動手做』的能力,當中與澳門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合作的『電腦裝置設計比賽』,每年都設不同的項目,要求初中或高中生,參加者製作一件電子器件執行任務,讓他們能透過比賽展現對科學知識,此項活動每年有五百人參加,已成為學界重視的一個推動科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