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60829號
2016年08月29日
星期一
團體辦論壇講動保法
2016-08-29
【本報訊】《動物保護法》下月起生效,思匯網絡昨在黑沙環公園舉辦思匯論壇,探討法案的爭議。
出席的執業律師譚婉瑩表示,社會對法案中的虐畜相關刑幅有爭議,若以人與動物生命一樣來看,最高一年之量刑確有不足,但立法不應片面去訂,要配合社會現實,故新法出台後可視乎虐畜個案數量和情況之變化再去檢視。
譚婉瑩指,從刑法而言會從一般預防和特別預防做思考,前者是看法律有否產生阻嚇力,令人不觸犯有關行為,而後者則是針對曾犯法的會否再重犯,若個案增加意味阻嚇力不足,就應修訂加強,故有必要設定適時檢討的制度。
她又關注,《動保法》在澳是首次訂立,雖已參考其他地方做法,但負責民署在如證實有否虐畜行為上之取證、舉證定會存在有困難,要依賴目擊者或視頻監控系統去執法。
時事評論員梁啟賢則指出,目前整個政府施政中看不到有包含動物福利和權益的內容和意識,而《動保法》只是片面回應一民間訴求而已,這從虐畜刑事化、大狗要帶口罩等可見一斑,「老套講句,就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你要米比你,又唔係太動用公帑、又唔係太政治的問題米比你無所謂!」
梁啟賢說,若政府仍忽視動物權益,將寵物、動物視之為商品去管理實難以妥善解決問題,「如果連動物也不識得尊重,何來尊重人?又或者動物也處理不好,如何處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