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076號
2025年09月03日
星期三
「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登頂 香港力促創科發展
2025-09-03
【香港中通社9月2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譚暢)世界知識產權組織9月1日公布《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百強創新集群,其中“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排名全球第一,亦是連續五年蟬聯全球第二位後,首次榮登榜首。在今年的排名中,全球第二位是日本“東京—橫濱”集群,美國“聖何塞—舊金山”集群則位列第三。
該集群排行榜通過三項核心指標,即產權組織《專利合作條約》(PCT)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科學論文發表量,以及今年新增的風險資本交易量,識別世界級創新活動在當地的集中程度。香港特區政府指,排名反映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能力在國際上獲得高度肯定,政府表示熱烈歡迎。
發展創科是香港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過去數年,特區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科技、資金和人才的相互促進,加速與大灣區兄弟城市的合作和聯動,全力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本屆特區政府已公布三項各涉款100億港元的計劃,分別為“產學研1+計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和“創科產業引導基金”。政府亦推出為數1.8億港元的“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促成初創企業壯大,豐富香港初創生態圈。
此外,香港也致力吸引全球從事前沿技術的領軍企業和人才來港落戶,豐富當地創科生態圈。政府發言人指,香港會繼續與大灣區兄弟城市緊密協作,推動區內創科事業更蓬勃發展,為國家的科技強國建設和人類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香港數碼港匯聚超過2200間企業,在推動創科方面扮演關鍵角色。數碼港主席陳細明指,數碼港會繼續加強與大灣區內創科機構聯手協作,融通創科人才、技術及科技企業間的交流,強化香港聯通內地與國際的獨特優勢,成為企業“走出去”“引進來”的雙向跳板,推動更多創科成果從香港走向世界。
據悉,過去五年間,“深圳—香港—廣州”集群專利申請的密度為每百萬人2292個,科學論文發表的密度為每百萬人3775篇;至於風險資本交易量的密度,則為每百萬人135宗。
“粵港澳大灣區於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擔當極為重要的戰略角色,這一地位在其於全球創新指數中的表現得到明確印證,亦彰顯大灣區於全球創新及經濟影響力方面手執牛耳。”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表示。
她認為,能夠取得該成就,有賴於三地完善的創新生態系統,以及堅實的研發能力、蓬勃的產業及市場投資發展、穩健的基礎設施、完備的政府政策與法規,和源源不絕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