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060號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

IP經濟

靈丹妙藥?

2025-08-15

坊間有意見認為IP經濟目前回報未明顯(新聞局圖片)

與POP MART漫遊澳門活動四個打咭點希望吸引旅客進入社區間(新聞局圖片)

旅遊局推「與POP MART漫遊澳門」

IP活動有集印花換禮品環節,期望進一步提升訪客多走訪不同打咭點

夢幻花園吸引不少居民及旅客前往(新聞局圖片)

線下、實體店零售業務近年來一直受到網購平台、線上銷售、電商平台等的衝擊,居民足不出戶可購物,方便省時又不受實體店的營業時間所限制,令不少行業實體店受到衝擊和出現業務、店鋪數量萎縮。與此同時,本地零售業也持續受到消費外移及北上消費的競爭,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零售業銷售額為175.8億元(澳門元,下同),按年減少15%。而在電子支付交易額方面,2025年首季零售業的交易額按年下跌17.4%。本地消費力流失影響經濟復甦步伐之下,今屆特區政府大力推動IP經濟,期望借助IP的吸引力,助力澳門經濟,IP經濟能否成為澳門的靈丹妙藥?!

本澳經濟疲弱

疫情雖然已經結束2年半,澳門的經濟仍不如疫前。市面、社區不少空置鋪位,有不少民生區商鋪,甚至有老字號結業,對經濟內循環、就業等都帶來壓力。為提振內部經濟活力,特區政府於3月24日至6月1日期間推出過「全城社區消費大獎賞」,為期10週的「全城社區消費大獎賞」活動參與商戶約2萬間,活動期間總發放的電子優惠券金額達2.9億元,總核銷金額約2.5億元,聯動消費額約10.4億元。受惠商戶覆蓋不同行業,零售業約佔61%、餐飲業約29%,服務業及其他行業約10%。此外,是次活動額外增加長者消費立減優惠,透過長者卡核銷的消費立減額逾3000萬元,聯動消費額約6200萬元。但活動結束後,市面消費氣氛回復平靜,打回原形。

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7月7日發布的「2025年第2季澳門消費者信心」調查總指數為101.71,相較於上季(103.82)下跌了2.11點,跌幅為2.03%。其中,「本地經濟」分指數本季為93.61,較上季(100.61)下跌6.96%;「就業狀況」分指數為96.33,較上季(103.39)下跌6.83%;「生活水準」分指數為107.08,較上季(108.30)下跌1.13%;「物價水平」分指數為97.74,較上季(98.02),下跌0.29%。唯一上升項為「投資股票」,顯示股市樂觀情緒增強,構成總指數的6項分指數呈現「5跌1升」局面。

本季澳門消費者信心總指數較上季下降,反映整體信心略有減弱,但仍處於樂觀區間(即超過100點)。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認為,澳門消費者信心雖總體保持樂觀態勢,但在經濟、就業等領域隱憂浮現,亟需政策層面關注以穩定市場預期。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政府和社會各界需携手共進,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以應對潛在風險。一方面,著力優化營商環境,鼓勵創新和創業活動,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另一方面,加强就業市場監測,提供職業培訓,提升勞動力整體素質,從容應對就業市場的挑戰。同時,密切關注民生領域,增强民眾對未來生活的信心。政策層面的積極應對和適時調整,將有助於穩固消費者信心,推動澳門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反映出本澳經濟短期內存在隱憂。

傳統經濟和產業出現隱憂之際,一種新產業近年迅速冒起,成為經濟方向的不少期望,那便是IP經濟。

卡通、動漫人物不是小朋友的專利,在大人世界一樣是一隻可以生金蛋的雞。泡泡瑪特(POP MART) 創始人王寧,以公司旗下爆火的盲盒產品、特别是Labubu 系列,資產增值而躋身為中國河南的年青新首富,而其產品在明星效應,獨有的營銷手法下,瘋魔全球,一隻難求之下,粉絲就連「山寨」貨都不放過,連帶非正版產品都成搶購品。IP經濟在如今全球經濟氣氛之下,因為POP MART一系列產品而被推至神話級的創業和成功例子,其關注度尤如僅次於AI,不少國家、地區,都希望乘上IP經濟的快車,令當地的經濟增長可以分一杯羹。

筆者向GOOGLE搜尋器了解「何謂IP經濟」,搜尋器AI摘要給我如下的答案﹕

I P經濟也稱為智慧財產經濟或內容經濟,是指以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簡稱IP)為基礎,通過數位化技術將內容、形象、品牌等轉化為數字資產,並在數字領域進行開發、交易、變現的經濟活動。 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受歡迎的IP(例如動漫角色、影視作品、遊戲等)授權給其他公司,用於生產周邊商品、改編影視作品、開發遊戲等,從而實現商業價值。

成效待揭曉

面對本地經濟疲弱,特區政府加大借助IP經濟,希望為經濟復甦引流,包括在北區舉辦“Sanrio characters 夢幻花園”、“與POP MART漫遊澳門”兩項大型國際IP品牌活動,為本澳乘上IP經濟的列車試水溫。該兩項IP活動共投入約2687萬元公帑,前者活動自3月29日推出至6月30日吸引超過26萬人次,“與POP MART漫遊澳門”至6月24日,6個電子錢包合共47萬用戶透過消費參與抽獎,符合資格的總交易額超過6億元。

兩項IP社區活動是希望借助相關IP的吸引力作為手段,吸引居民和旅客進入本澳社區消費,達至「帶動消費氛圍,提振社區經濟」的目的。該兩IP項目周邊商戶反映, 人流有,但對社區消費帶來的成效不太明顯。目前, IP經濟對社區商戶而言,大多留於「打個咭」、做完任務去抽獎或換紀念品,而且以消費換抽獎機會的社區消費範圍大,不只限於IP活動周邊範圍商戶,故真正帶動社區商戶成效仍有待觀察和提升,也引來社會質疑實際起到的經濟成效。

IP經濟的關鍵在於IP的獨特性和商業價值。一個成功的IP可以跨界延伸,產生豐富的商業價值,包括IP授權、IP改編、IP衍生品、IP主題活動等。IP經濟的核心就是將知識產權轉化為經濟價值,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商業變現,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特區政府舉辦IP主題活動之餘,也鼓勵本地企業與IP持有方合作,透過IP授權、IP衍生品,提升經濟成效。對目前本澳IP 經濟的發展方向,有經濟學者則建議透過授權推出周邊商品,增加吸引力,令IP活動成效可以擴大。其實,本澳有不少自身的IP,例如旅遊局的吉祥物「默默」,比較為所人認識,在多項旅遊局的本地及對外推廣活動、紀念品中都有現身,而且還有所屬的歌曲,反映出一個IP品牌的成長需要時間建立,民間亦有不少的文創卡通人物,有些與廟宇有關、有些與產品、街道、堂區、活動有關。本澳正趕上IP經濟,欲借其東風,成效如何有待揭曉。在引入國際知名IP品牌的同時,未來,可以加大力度推廣本地的IP,雙管齊下,借助外地IP的經驗,提升本地的IP經濟發展成效,培育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