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報六起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責案例

2025-08-02

【香港中通社8月1日電】 為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問題,中國財政部8月1日通報六起隱性債務問責典型案例,涉及遼寧、福建、山東、湖北、重慶、四川等地,新增隱性債務總額超千億元(人民幣,下同),相關責任人被嚴肅問責。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案例一:遼寧瀋陽遼中區。通過國企舉債融資高標準農田項目,新增隱性債務5.2億元,區常務副區長等多人被誡勉或批評教育,區長因其他違紀被開除黨籍。

案例二:福建廈門。通過國企墊資土地開發及安置房項目,新增隱性債務683.96億元,市委常委、副市長等多人受黨內警告或嚴重警告處分。

案例三:山東德州陵城區。以國企“融資代建”方式實施農田項目,新增隱性債務1.45億元,區長被批評教育,農業農村局局長受政務記大過處分。

案例四: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通過國企墊資公益性項目,新增隱性債務103.85億元,黨工委書記等被責令檢查,部分負責人受政務警告。

案例五:重慶武隆區。向國企借款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新增隱性債務1.6億元,副區長等被責令檢查或受政務警告。

案例六:四川成都。通過國企墊資城市更新及軌道交通項目,新增隱性債務614.08億元,多名市、區負責人被批評教育或受政務警告,部分國企高管被開除黨籍。

財政部強調,將持續強化查處力度,健全跨部門聯合懲戒機制,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推動地方政府樹立風險意識,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妥善化解存量,維護財政安全。

大連一涉款107億非法集資案 主犯判無期徒刑

【香港中通社8月1日電】 8月1日,中國遼寧省大連市中級法院一審公開宣判一起涉案金額超107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非法集資案。主犯金成因集資詐騙罪、洗錢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沒收全部個人財產。

據法院判決,被告人李晶因相同罪名被判有期徒刑十六年並處罰金;被告人曹靖宇因集資詐騙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判有期徒刑十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

法院查明,2016年4月15日至2023年10月8日,金成、李晶、曹靖宇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通過實際控制的多家公司非法吸收10萬餘名參與者資金超107億元,造成8萬餘人損失73億元。金成、李晶還指使他人通過提現、轉賬等方式將集資款轉入其他公司或個人賬戶,掩飾犯罪所得,涉及代持股權、債權、房產、股票等。

法院認為,金成等人行為嚴重擾亂國家金融管理秩序,損害數萬人財產,社會危害極大應嚴懲。根據各被告人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及危害程度,法院作出上述判決。宣判當天,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被告人家屬及集資參與人旁聽了宣判。

據悉,金成等人歸案後,公安機關已展開涉案資金、股票、房產等資產追繳工作,相關資產將在判決生效後返還集資參與人。法律界人士指出,此案凸顯非法集資對社會的嚴重危害,監管部門與司法機關將持續加大打擊力度,維護金融秩序與保護民眾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