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047號
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
中美經貿談判續航 關稅延期背後內功博弈
2025-07-31
【香港中通社7月30日電】當地時間7月28日至29日,中美經貿磋商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及貿易代表格里爾展開深入對話。這是繼日內瓦和倫敦會談後,中美在不到三個月內的第三次經貿磋商,雙方同意將繼續推動已暫停的美方對等關稅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對於此次會談成果,專家分析認為,會談雖未取得重大突破,但卻為這場“持久戰”贏得時間,雙方比拼的是“內功”。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30日對香港中通社分析稱,會談成果更多是階段性穩定,短期內難以見到決定性進展,但為後續磋商奠定了基礎。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在會談後強調,雙方充分認識到維護一個穩定健康的中美經貿關係的重要性。何立峰重申,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呼籲進一步深化對話磋商,不斷爭取更多雙贏結果。
外界關注到,貝森特表示關稅展期最終需由特朗普拍板,這是否意味著會談成果存在變數?王義桅分析,特朗普作為決策核心,短期內不會輕易公布具體進展,以保留靈活性。他預計特朗普可能擇機公布成果。
貝森特預計未來90天內雙方將再次會談,議題可能更為廣泛。王義桅指出,這意味著中美貿易會談短期內難達成,除關稅、稀土和芯片出口管制等既有議題外,最近中美的競爭已蔓延至穩定幣,未來談判的議題可能涉及國際金融體系等,所以這不只是一場貿易談判,複雜程度將更高。
彭博社報道,此次會談已觸及芬太尼出口管制、中國從俄羅斯和伊朗採購原油等議題,顯示地緣政治因素正滲透進經貿磋商。王義桅認為,特朗普對俄羅斯的不滿可能促使其在中美談判中尋求更多籌碼,而歐盟和日本在貿易談判的承諾尚未完全兌現,也為中美貿易會談增添外部壓力。
相較於對其他經濟體的強硬態度,美方為何願給中國更長談判時間?王義桅解釋,中國的自主性和市場吸引力使美國無法像對待盟友般簡單施壓,而在美國的關稅談判中,歐盟、日本等都只是前菜,中國才是主菜。“中國是唯一能挑戰美國的國家,其他國家可能因不確定性向美國妥協,但中國與美國的相互脫鉤進程使其有更大迴旋餘地。”王義桅認為,中國可能通過購買美國農產品或在稀土等資源上做出有限妥協,以換取談判空間,但不會屈服於根本性讓步。
對中美於10月底APEC峰會前能否達成協議,王義桅表示樂觀但謹慎。他指出,APEC峰會前,特朗普可能訪華,雙方有機會敲定協議框架,但執行細節仍存在很多變數。
此次中美經貿會談在斯德哥爾摩落幕,成果雖然有限,但展期關稅和持續磋商為穩定關係提供了空間。王義桅強調,中美談判是一場持久戰,中國的自主性和戰略定力將是關鍵。隨著APEC峰會臨近,雙方能否在更廣泛議題上達成共識,仍需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