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041號
2025年07月24日
星期四
就業及發展問題成社會怨氣所在
2025-07-24
【特稿】現金分享自7月15日起發放,對部份居民而言,期盼這場「及時雨」已久,原因是不少居民經濟狀況大不如前,等待這筆錢解燃眉之急。經濟復原未如期之下,現金分享也由過往的「紅利」角色,慢慢變為「及時雨」,幫助部份居民解決生活之需。由於坊間居民感受到的經濟復原周期未如理想,搵工難、薪酬未如理想、青年因就業問題引發前景迷茫,雖然政府透過多方面工作協助居民就業,就業及發展問題會持續成為社會怨氣所在,政府需要繼續努力處理居民就業問題。
由立法會到網上討論區、再到社會茶餘飯後,都討論就業問題,特別是在這個應屆畢業生出爐的季節(暑假)。近年居民就業問題在數字上平穩維持在百分之二點幾,不過居民對就業問題卻有著與數字上很大的反差感,就業難、薪金偏低是近幾年以來的就業市場景況,有部份澳門人只能長期依賴穩定性低的工作,如兼職、炒散、節假日臨時工維持收入,被要求開工隨傳隨到,卻被部份僱主視為「行業的正常生態,皆因行內難請長工、大部份求職者唔願意做長工、或兼職者自己要求做兼職更合適。」本地僱員也自嘲笑,本地人是補充外僱的不足,與《外僱法》原則本末倒置,這種聲音已存在多年。
據立法會公共行政事務跟進委員會早前跟進本地僱員就業、青年就業支援問題時透露,對委員提出希望釋出休閑企業內的餐飲、零售外僱配額予本地人優先就業,政府回應時稱將會收緊相關外僱配額,社會抱有不少期望,希望有關工作可以在紓緩本地人就業上起到作用,但求職市場僧多粥少,有關工種對於青年、中年或中老年就業上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如政府經常強調,一切刀削減外僱配額,可能會令中小企或部份行業經營更困難,並指在部份工種上,有區分中小企及休閑企業配額,坊間對於不少工種、企業的外僱配額存在不少不對等的迷思,例如護理系學生,在與本地醫院有姐妹關係的護理學院完成護理高等教育後,不是由有姐妹關係的醫院聘用,護理系畢業生過往存在缺人情況,如今卻面對失業和飽和,既然外僱與本地僱員同工同酬,有網民對為何本地專業界別畢業生無法被本地市場容納和消化存在疑問,相信不是本地人不願意入行,而是職缺中大部份被外僱填補,提出希望政府每年按當下的經濟和就業情況調整醫護、各行業的外僱配額,如部份行業有僱員退休、合約到期後再續期,可以考慮取消相關外僱配額,轉為聘用本地僱員,透過這種慢慢累積的方式,為本地人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和機會。
過往僱主經常反映,本地人工作態度、刻苦程度、穩定性不及外僱,反觀不少中小企,有僱員一做十幾年或更長年資的老員工。僱傭關係是雙向的,僱主在本地經濟和就業中有其社會責任及角色,唇寒齒亡,在當前社會對就業和發展問題充滿社會怨氣之下,僱主、政府有責任和義務化解,當社會氣氛不和諧,經濟也會被拖垮,形成惡性循環,甚至付出更高的經濟和社會成本,僱主、僱員、社會與政府唇齒相依,請僱主、政府真誠各盡自身最大努力,與居民跨過此難關。
*諾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