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台灣有事」日本示警日企「自己想辦法」

2025-07-22

【香港中通社7月21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多家台媒援引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若台海爆發軍事衝突,日本在台企業需要撤離人員時,恐得“自己想辦法”。這項通知對台灣最大外資來源之一的日企造成寒蟬效應。

根據報道,美國軍方一直與盟國討論台海衝突情境下的作戰計劃,但要取得政治層級的承諾仍困難重重。《金融時報》此前就曾披露,美國國防部近來向日本與澳大利亞施壓,要求兩國表態,若中美因台灣問題發生戰爭時將扮演何種角色,但日澳均拒絕作出承諾,強調不討論假設性問題。

日本官員表示,根據日本“和平憲法”,自衛隊僅能在獲得地主國政府同意的前提下部署至海外。而日本與台灣並無外交關係,從日方立場來看,台灣不存在“政府”。屆時中國大陸“幾乎不可能”批准日本自衛隊在台海行動。

雖然日本政府從未正式確認此一方針為官方立場,但據日方外交官與企業高層透露,三年以來,類似警告持續傳達給企業。一位曾參與相關會議的人士說,日本外交官員曾對公司主管表示:“如果你在台灣投入大量資產,那就得自己想辦法了。”

這些警告已對在台日企產生寒蟬效應。日本是台灣第三大外資來源地,僅次於歐盟和美國。去年日本對台投資大幅下滑27%,目前為4.52億美元,遠低於2022年17億美元高峰。

據統計,近3000家日本公司在台灣設有營運據點,其中三分之一從事製造業,尤其是半導體材料與設備;此外,零售商、批發商和餐飲集團也是主要的投資者。

2021年阿富汗政權更迭期間,日本曾在未獲當地政府明確批准的情況下參與撤僑行動,一些軍事學者視此行動為應對“台灣有事”可能的先例。但日企內部仍普遍不安,一位企業高層直言,在東京或華盛頓均未提供安全保障的情況下,台灣作為投資目的地的風險評估,幾乎讓他們提不起興趣。

台媒分析,對日本而言,“台灣有事”觸及日本外交政策底線,此外,日本與中國大陸貿易關係密切,尤其是製造業供應鏈對華依賴,使得日本在外交上必須保持謹慎。任何軍事介入行動,都可能被中國大陸視為嚴重挑釁,造成外交風險。

在7月16日的中國國台辦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兩家日本大企業從台灣知名百貨公司撤資一事提問。發言人應詢指出,民進黨當局持續“以武謀獨”“倚外謀獨”,破壞台海和平穩定、升高台海緊張局勢,將台灣推向兵凶戰危險境,必然會損害台灣經濟發展前景,影響外資對台灣市場的信心。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句日本政客時不時掛在嘴邊,展現所謂對華強硬的口號,再一次被證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