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干擾將衝擊台灣今年經濟

2025-07-14

【香港中通社7月13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周文菁)美國陸績公佈貿易夥伴關稅,台灣部份及至12日還沒有揭曉,中華經濟研究院17日將發布2025年第3季台灣經濟預測,在美國關稅干擾下,今年經濟預測在不同情境下作出分析,加上內需非製造業面臨股匯市波動、消費動能放緩與商業模式轉型壓力,營運面臨挑戰也相當艱難。

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稍早時發文表示,在樂觀的情境下,關稅議題未釀成全球經濟衰退或停滯性通脹,2025年台灣經濟增長率可達2.85%﹔假設最糟糕的可能情境,即美國關稅計劃之後續發展,若協商持續惡化,並導致全球出現經濟衰退或停滯性通脹情形,則今年台灣經濟增長率將可能降至0.16%。

專家普通預期,美國對等關稅絕對左右今年的經濟走勢,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團隊指出,今年台灣製造業表現自第二季起受終端市場與技術限制呈現營運分化現象,然而,內需非製造業面臨股匯市波動、消費動能放緩與商業模式轉型壓力,營運面臨挑戰也相當艱難。

特別是,4月2日以來,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發生3、4次波段的急速升值,形成今年升幅逾10%,以出口為主的台灣廠商面臨“來不及躲”的匯損壓力,已陸續出現在上市公司第二季財報上,估測影響也會擴大民間投資、民間消費等動能,第2季時預估的下半年經濟增長率1.29%及其相關預測,都要重新調整。

美國自7日簽署延長對等關稅暫緩期至8月1日以來,已陸續發出20多封關稅函,包括致函墨西哥、歐盟領導人,通知將對墨西哥、歐盟輸美商品課徵30%的新關稅,但在8月1日生效之前,仍有斡旋空間。

對於美國揚言對墨西哥開徵30%關稅,學者表示,東南亞和墨西哥是台廠海外布局的重點,高關稅推升成本,將影響台商競爭力,不過現在公布的稅率並非最終結果,談判仍有轉圜餘地,建議廠商待對等關稅政策明朗化後再調整因應作法。

台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因為廠商從大陸出口到美國被課徵高關稅,近年供應鏈重心移轉至墨西哥和東南亞等國,不過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國的生產效率沒有大陸好,加上現在又被課高關稅,成本上升,台商的競爭力受到很大影響。

但吳大任指出,美國近期對多國宣布高關稅是在做極限施壓,希望對方讓步,多個貿易夥伴還是有機會繼續談判;台灣可能也面臨類似狀況,若最後宣布稅率達25%、30%,繼續談判還是有機會爭取較低關稅。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表示,近期歐盟、日本、韓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國雖然收到美國關稅通知,但並不是最終稅率,各國仍積極轉圜,但也讓台灣談判進度增添許多不確定性。

邱達生分析,即便台積電宣布赴美再投資1000億美元,並在美國生產先進製程晶片,但美國在乎的是談判過程中“你要全盤接受”,自4月起日本政府派員赴華府談判7次,不過在汽車和稻米有些堅持,近期美國對日本宣布稅率比4月高出1個百分點,達25%。

至於台廠該如何因應高關稅,吳大任表示,廠商海外買土地、蓋廠需要花很大資金,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部分國家可能遭遇資金撤出、資產價值大幅縮水等困境,廠商海外布局恐怕面臨資產減損的風險,建議8月1日對等關稅政策明朗化後再調整因應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