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激增下的消費審慎是消費品市場失去優勢

2025-05-07

【正視聽】隨著內地“五•一”黃金周的落幕,澳門再次成為了旅遊市場的焦點。據統計,本澳在黃金周期間共錄得超過375.4萬人次出入境,日均約7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顯著上升25.6%。其中,入境旅客達到85萬人次,日均約17萬人次,同比增長高達40.8%。這一數據無疑為澳門的旅遊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

從人流數據來看,澳門各大口岸在黃金周期間均呈現出繁忙的景象。關閘口岸作為主力,近80萬人次經此出入境,港珠澳大橋和橫琴口岸也分別迎來了超過30萬和28萬人次的通關量。這些數據不僅反映了澳門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也凸顯了口岸通關能力在面對大規模人流時的壓力。儘管治安警察局等相關部門已經做了充分準備,但仍需進一步優化通關流程,提升旅客的出入境體驗。

然而,在人流激增的背後,澳門的消費市場卻並未如預期般火爆。不少商場零售店經理表示,雖然黃金周期間的生意較普通週末有所增長,但整體銷售額卻不及去年同期。旅客的消費行為變得更加審慎,多數客人更傾向于“睇多過買”,即先試看好款式再在網上比價,而非直接在澳門購買。這一趨勢不僅影響了零售業的銷售額,也對澳門的旅遊經濟帶來了一定的衝擊。

究其原因,一方面,經濟前景的不明朗和內地大型電商促銷活動的影響,使得旅客在消費時更加謹慎。內地網商自創的如雙十一、六一八、雙十二、雙九等等促銷旺日,就搶佔不少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隨著內地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國際化,澳門在消費品市場上的優勢逐漸減弱。一些普通商品如鞋子、衣服等,在內地市場也能輕易找到,且價格可能更為親民。這使得旅客在澳門購物時的選擇變得更加有限,也降低了他們的消費意願。

此外,澳門的市場秩序和交通配套也在黃金周期間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儘管治安警察局加強了對計程車等交通工具的監管,但仍有個別違規現象發生。同時,由於人流激增,不少居民反映搭不到巴士等問題,給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不便。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旅客的旅遊體驗,也對澳門的城市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面對這些問題,澳門政府和商家需要採取積極的措施來應對。一方面,政府應進一步優化口岸通關流程,提升旅客的出入境效率;同時,加強對交通、治安等方面的監管,確保市場秩序的良好運行。另一方面,商家也需要根據市場的發展趨勢,調整經營策略,推出更多符合旅客需求的商品和服務。例如,可以加大對特色商品的研發和推廣力度,譬如這次招商局聯動澳旅大首攜商匯館“澳門好貨”開拓Z世代消費群就是一個好例子,可以有效提升澳門在消費品市場上的競爭力;同時,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精准分析旅客的消費行為和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購物體驗。

此外,澳門還可以借助黃金周等旅遊旺季的契機,加強與內地的旅遊合作和交流。通過共同舉辦旅遊推廣活動、開通更多的旅遊線路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內地旅客來澳旅遊消費。同時,也可以借鑒內地的成功經驗,推動澳門的旅遊產業升級和轉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昀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