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972號
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美『對等關稅』滿月 談判為何『只聞樓梯響』?
2025-05-05
【香港中通社5月4日電】: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當地時間4月2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實施“對等關稅”政策,並將當天定為“解放日”,聲稱此舉將迫使貿易夥伴“公平對待美國”。然而,一個月過去,儘管白宮不斷強調“談判進展良好”,卻未有任何正式協議簽署。5月3日,美國更對汽車零部件加徵25%關稅,引發日本首相石破茂公開表達“極度失望”。這場高調啟動的貿易戰升級行動,為何陷入“雷聲大、雨點小”的困境?
美國財長貝森特曾說,日本作為有美國駐軍的重要盟國、最優先的國家,派高官赴美談判,美國希望日本第一個達成關稅協議是理所當然。結果談判中兩國立場相距太大,日本不接受關稅訛詐,連框架協議都不能達成。石破茂公開表示,兩國立場存在分歧,未找到共識。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有90天協商期,至今已過三分之一,但未有任何具體成果,也找不出一個國家作為成功範例。很多國家都像日本一樣,對美態度從步步退讓到觀望,甚至逐步強硬,背後可能跟中國的堅定立場有關,更有“底氣”反抗美國的不公關稅。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分析稱,特朗普可能也看到這一點,所以在最近不斷散播與中國“談判”的消息,又揚言會給中國“很好的條件”。特朗普此舉是“項莊舞劍”,意在讓其他國家誤以為中美很快達成協議,令其急於達成協議。然而,中方很快澄清談判是“假消息”,中國外交部還發布了視頻《不跪》,表達堅定立場。
這一伎倆特朗普在最初時已用過,不斷強調第一個達成協議的國家會取得最有利條件,目的也是催促各國盡快簽協議,但至今仍無一國達成協議,可見其所謂最好的條件仍是苛刻難以接受。這些小動作,從側面反映出談判困難重重。
此外,特朗普政策執行上的反覆無常加劇了不確定性,也令談判陷入僵局。4月9日,特朗普宣布對除中國外的國家暫緩90天實施“對等關稅”,但對中國關稅提高至145%(連同此前20%關稅)。 這種臨時調整讓盟友難以信任美國的談判誠意。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有意通過製造混亂來增強談判籌碼,但這反而讓各國採取觀望態度,等待政策明朗。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球貿易夥伴的強烈反彈,不少國家迅速採取報復措施,縮小了談判空間。在盟友之中,歐盟和加拿大的態度尤其強硬,加拿大對美國商品徵收25%報復關稅,涉及1550億加元貿易額;歐盟亦決定對價值23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其後美國讓步才跟隨押後實施。這些報復措施不僅提高了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成本,也讓談判變得更具對抗性。
中國商務部在最新的回應中證實,美方近期通過相關方面多次主動向中方傳遞信息,希望與中方談起來。對此,中方正在進行評估,但強調“說一套、做一套,甚至試圖以談為幌子,搞脅迫訛詐,在中方這裡是行不通的。”
在這場關稅博弈中,隨著時間推移,特朗普似乎再也無法遮掩其在中國面前落下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