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因中美貿易摩擦流失24.5萬個就業崗位
2021-01-16
【香港中通社1月15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陳卓儀)當地時間14日,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委托牛津經濟研究院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引發的中美貿易摩擦,一度令美國損失24.5萬個就業崗位。報告呼籲美國政府削減對華關稅,造福兩國和全球經濟。
『關稅正在通過多個渠道損害美國經濟。』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亞歷克斯•馬克爾表示,雖然有美國政客聲稱,關稅的大部分成本是由中國買單;但多項證據表明,這些成本都落在了美國消費者身上。
這份題為《美中經濟關係,關鍵時刻的關鍵夥伴》的報告估算,2018年至2019年期間,美國為中美經貿摩擦付出的經濟成本約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5%,約1080億美元。中美經貿摩擦一度令美國損失24.5萬個就業崗位,每個家庭減少675美元收入。而在2019年,對華出口支撐美國120萬個就業崗位。
報告分析,如果中美兩國將平均關稅降至約12%的水平,美國實際GDP將在今後五年中增加1600億美元,就業崗位新增14.5萬個。美國平均家庭收入將增加460美元。但如果中美經貿摩擦持續升級,美國可能面臨五年內實際GDP損失1.6萬億美元,就業崗位損失最多時達73.2萬個,平均家庭收入減少6400美元。
『未來10年全球經濟增長中預計約有三分之一由中國帶動,因此美國企業要在全球獲得成功,維持中國市場準入變得越來越關鍵。』研究報告稱。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呼籲,兩國繼續努力就降低關稅進行談判,為美國農民和工人帶來利益。同時,艾倫呼籲美國政府制定更有效、更有原則和更務實的對華貿易政策。
不過,同樣是在14日,特朗普政府繼續『最後的瘋狂』,『拉黑』小米等9家中國企業,禁止美國投資者買賣這些公司相關的證券。路透社評論稱,特朗普政府要在任期最後幾天鞏固其對華強硬的『政治遺產』。
特朗普的總統任期只剩不到一周時間,外界已開始關注20日上任的拜登的對華政策。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穆罕默德近日也表示,拜登應該不會再延續貿易戰的政策:『我不相信他還會繼續這場愚蠢的貿易戰。』
在嚴峻的新冠疫情衝擊下,美國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節節攀升。拜登最新公佈的1.9萬億美元刺激計劃聚焦振興經濟與抗疫。有美國學者直指,拜登應宣佈將中美關稅恢復到2017年的水平,目前困難時期,這一行動等於是立即把錢放進美國人的口袋裏。
中美雙方在拜登上任後會否重啟貿易談判也備受關注。
中國國務院在北京時間13日任命俞建華為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外媒關注,俞建華之前是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過去也曾擔任中國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及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國際經貿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