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水活潛龍‧搞好內循環

調查:九成商戶望推出第三輪經援措施

2020-11-27

街總發佈調查結果

受訪商戶中超過九成希望政府加推第三輪經援措施

【本報訊】「疫情下本澳中小企營商環境跟蹤調查報告」指出,約五成五的受訪商戶表示,即使內地居民赴澳門的旅遊簽証已於九月尾全面恢復,生意額仍是差不多,更有超過兩成三表示生意反而下降,僅一成七的商戶表示生意額有所增加,反映本澳的經濟內循環依然不足;有超過九成受訪商戶希望政府推出第三輪經濟援助措施,另街總建議政府推出琴澳遊、本地經濟活動,增加本地經濟循環。

是次調查是今年三月相同調查的跟蹤調查,於今年十一月十八至廿二日進行,共回收一千零三份有效問卷、以餐飲、零售、其他佔首三位受訪行業,也有中藥/蔘茸海味、服裝、地產、外賣店、奢侈品、便利店、補習社、旅遊業等多個行業。

內地居民赴澳門的旅遊簽証已於九月尾全面恢復,約五成五的受訪商戶表示生意額仍是差不多,有超過兩成三表示生意反而下降了,僅一成七的商戶表示生意額有所增加;在生意呈下降的受訪商戶中,生意額以下跌一至六成者均有,下跌兩一至兩成佔最多,以旅遊區的生意跌幅最明顯。

而疫情下,商戶均採取了不同的措施應對現時的經濟環境,最多的為「推出回贈/折扣/減價優惠」(佔四成七),第二為「沒有/不進行任何措施」 (佔三成三),第三為「減少不必要開支」(佔兩成四),其餘為「增加宣傳」(佔兩成三)、「發展線上平台/業務」(佔一成三)、「增加商品種類(如口罩、消毒用品等)」( 佔一成)、「增加銷售渠道」(佔位百分之六點五八)、「降低員工薪金/裁員」(佔百分之三點八)、「縮小經營規模」(百分之五)、「公司轉型」(百分一),另有調整員工上班時間、增加送貨服務、增加工時、員工開工更數減少等。商戶表示,目前最大的困難在於﹕缺少客源、店鋪租金、市民消費減少、入貨來源受阻/成本增高、員工薪金等。

政府推出了兩輪消費卡支援市民及商界,有八成二受訪商戶表示,參加消費卡計劃有助生意提升。另外,商戶對於未來的營商環境信心問題中,有近五成半表示有信心,表示不太有信心的有三成半,沒有信心的接近一成。若疫情持續,商戶表示會考慮推出折扣或減價、增加宣傳、發展線上業;考慮結業、縮小經營規模的,各有近半成受訪商戶,有百分之三點四商戶會考慮員工減薪或裁員。而有九成三受訪商戶認同,政府需要推出第三輪經援措施,最希望的措施依次為:推出第三輪電子消費卡、再推一次性經援措施、減免水電、退稅、與國內相應擴展客源、尤其是簡化自由行通關手續、協助宣傳及發展網上平台。

街總指,鑑於新冠疫情在全球形勢仍有反覆,且夾雜著流感高峰期,明年新年前後的經濟景氣仍充滿著不明朗因素,加上第二期消費卡將結束、對促進本地經濟的效益下降及結束,預料本澳經濟在短期內仍將受壓,為了持續推動本地經濟持續穩步復甦,同時保存市場主體的元氣和活力,優化本澳經濟未來發展方向,建議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增強澳門經濟抵抗風險的能力澳門經濟結構單一,開拓新興產業,改善優化澳門整體產業結構。另一方面,建議適時推出第三輪的經濟援助措施,加強應用網絡平台進行宣傳推廣,對不同行業的中小企進行精準的補貼或援助,並按比例分發相應的補助,讓他們能夠在疫後的困難時期,得以繼續營運,避免不同行業內同時出現倒閉潮,令本地失業率再度飆升,對本澳經濟的復甦步伐及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面造成影響。以及建議,推出便利申請自由行的程序,逐步借助「旅遊+」,推動旅遊與會展、文創、電商、體育等範疇進行結合,配合「旅遊激勵計劃」與優惠平台等進行多元結合,吸引和增強更多內地旅客的來澳,特別是應針對以企業、機構、組織,學校等為主的團體客源,為澳門經濟引來更多「活水」。而早前為恢復澳門旅遊業活動而舉辦的「心出發‧遊澳門」計劃的成效不俗,建議當局計劃推出橫琴遊,加大對旅遊業的疫後儘快復甦、本地則建議增加經濟活動,如消費嘉年華活動,促進澳門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