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質疑告誹謗 司警告議員貽笑大方

2018-10-08

【本報訊】日前有報章報道,直選議員區錦新以一名居民到警局自焚的個案舉例,質疑警方未得法官批准下監聽。其後,司警責令區錦新在十天內公開道歉,否則追究刑事責任。傳新澳門協會副理事甄慶悅坦言,對司警的反應感到驚訝,並認為,當局的舉措不恰當、不明智。

甄慶悅表示,尤其是政治新聞、政策新聞往往牽涉質疑。因為,政府機制不完善,資訊發布不足夠,社會提出質疑是很正常的。而且,就算是議員、傳媒,往往沒有能力深入調查,多數取不到實質證據 (政府文件等),只能基於蛛絲馬跡,透過提出質疑來監督。若傳媒沒有質疑,餘下的只有歌舞昇平。

年前,傳媒對益隆炮竹廠換地提出質疑,近月,公眾a對移民審批提出質疑。甄慶悅表示,貿促局、工務局、交通局等各個政府部門,都在質疑中工作。能夠挽回市民信心是稱職,不是檢控。部門的名譽是長期工作積累的,理應是「罵不倒的」。今天,司警對一個質疑的反應,令人覺得太沒自信。

官動輒提告給人強權打壓印象

「若提出質疑便被控誹謗罪,受到的壓力真的很大。」甄慶悅表示,就算司法判決公平、公正。一般是不應該「官告民」的,否則,將對社會造成很大衝撃。因為,雙方實力懸殊,一邊是坐數千億元儲蓄,另一邊是受盡困擾的市民。若動輒提告,公眾的印象就是政府用強權來打壓民間。

「向提出質疑的人提告是政府取向的話,肯定沒有道理,倒行逆施。」甄慶悅坦言,社會各界對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反應冷淡,對涉及資訊的公開諮詢不甚關注,這是不健康的表現。並提出,澳門居民能享有今日的生活方式,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等基本權利的保障必不可少。

通訊截取制度需有第三方監督定期公開數據

關於現正公開諮詢的《通訊截取及保障法律制度》,甄慶悅表示,這制度的透明度一直不足。而且,法官僅能被動監督警方提交的申請,沒有條件檢視更多。制度需要第三方監督,可參考香港的截取通訊及監察事務專員制度,定期公開數據,甚至指引。這樣才能得到市民的信任,才能運作得更好。

對於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為《通訊截取及保障法律制度》背書,甄慶悅坦言,個資辦是一個部門而已。若出現一個部門公開批評另一部門,反而顯出政府管治出現問題。不過,他提出,個資辦除了審核警方提交的、滴水不漏的文件,能否主動調查警方沒有提供的內容,甚至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