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926號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
澳聞集納
2018-09-26
「藏珍薈萃──澳門博物館成立二十周年館藏展」周五開幕
△文化局澳門博物館為慶祝建館二十周年,將於星期五(九月二十八日)下午六時於澳門博物館售票大堂舉行「藏珍薈萃──澳門博物館成立二十周年館藏展」開幕儀式。展覽由九月二十九日至明年二月二十四日向公眾開放(逢星期一休館)。是次展覽展示的內容是由芸芸數千件館藏精品選取八十多件/套珍品,藉此展示澳門博物館一直以來致力於蒐集具文化藝術價值,以及與本地區相關的歷史文物。
展覽將分為六大部分,「嶺南丹青」、「歐邦畫旅」、「習尚風行」、「多元共融」、「展覽回顧」和「教育展區」,從中介紹澳門自十六世紀以來,其在傳承中華文化傳統之外,也因西人遠至而首得風氣之先,開啟了中西文化交往歷時四百多年的佳話。展覽所展示的中西畫作、生活用器、名人故物正能為此見證。展品包括近代以來的中外名人遺物,如高劍父、喬治.錢納利、安德烈.奧古斯特.博爾傑(André Auguste Borget)等,這些名人皆因澳門獨特的環境而客居於此,並與澳門結下不解之緣,展現澳門的文化魅力。
為配合是次展覽主題,以及讓觀眾瞭解更多澳門博物館的收藏文物訊息,展覽場地更設有多媒體展示及教育區等。主辦單位將於十月二十七日(星期六)舉行一場由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陳繼春主講的展覽專題講座「澳門博物館二十周年館藏展繪畫賞析」,歡迎市民、社團及學校報名參加。展覽期間另特設以澳門博物館精選館藏「勳章」為主題的工作坊,日期為十月二十日、十一月二十四日及十二月十五日,屆時早上十時半至十一時半屬親子專場、十二時至一時則屬公眾專場,歡迎市民可登入文化局網頁「網上活動系統」www.icm.gov.mo/eform/event 報名參加。澳門居民憑有效身份證或學生證免費參觀展覽,以上展覽及活動詳情可於辦公時間致電二八三五七九一一查詢,或瀏覽澳門博物館網頁www.macaumuseum.gov.mo ,文化局網頁www.icm.gov.mo。
社工局黃艷梅局長與青少年真情對話
△為創建青少年與政府直接表達意見的平台,聆聽和瞭解青少年的需要,吸納年青人的意見以制定相關政策和服務。社會工作局黃艷梅局長與多位主管人員,於2018年9月22日下午前往石排灣家庭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與青少年交流。
參與交流的青少年代表分別來自聖公會北區及氹仔青年服務隊、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社區青年服務隊、澳門基督教青年會石排灣社區青少年工作隊、以及澳門基督教新生命團契S.Y.部落。黃局長勉勵曾遇逆境青年人,不要放棄追夢,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朝著目標不斷奮鬥,才有機會取得成功。為協助年青人實現夢想,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提供了很多學習和參與機會,助其在不同領域上發揮所長、開創佳績。
她同時感謝從事青年工作的前線社會服務人員,一直默默努力守護成長中遇到困難的青少年朋友,提供適切的服務。社會工作局會致力提升社服同工的職業保障,持續推動社會服務專業發展。
會上,不少青年人及前線同工踴躍發表意見,他們希望特區政府創造更多機會和條件,讓年青人可以將興趣發展為職業,例如在拳擊、拉丁舞、飛鏢,以及在音樂方面能有更大的舞台和發展。此外,亦有與會者期望本澳可以增加文化及體育設施場地,社工局逐一記錄及收集年青人的建議和意見,會繼續與相關部門和民間團體共同合作,為青少年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讓他們有更多發展空間,活出豐盛人生。
市民參與文化活動調查結果
△統計暨普查局現公布今年第 2 季「市民參與文化活動調查」結果。有關統計調查旨在收集年齡在 16 歲及以上人士於受訪前六個月參與文化活動,如往電影院、往圖書館、參觀博物館或世遺景點、觀看表演,以及參觀藝術展覽的資料。
今年第 2 季參與文化活動人士有30.00 萬人,文化活動參與率(參與文化活動人士佔年齡在 16 歲及以上人士的百分比)為 54.3%,較去年同季上升0.3 個百分點。本地居民參與文化活動有25.39萬人,文化活動參與率為 56.7%,下跌2.3個百分點。
按文化活動劃分,最多本地居民參與的活動繼續是往電影院,達16.55 萬人,按年減少4.6%,活動參與率下跌2.2個百分點至37.0%;當中有3.00萬人曾觀看本地製作電影或短片,減少17.2%。
往圖書館的本地居民人數升幅持續,按年增加1.6%至13.16萬人,活動參與率微升0.1個百分點至 29.4%。學生的參與率高於非學生,分別為76.8%及 25.1%,但兩者差距由去年同期的55.0個百分點,收窄至51.7個百分點。
參觀博物館或世遺景點的本地居民共10.06萬人,按年減少12.8%,平均參觀次數為 3.1次,微跌0.2次。當中有6.97萬人參觀博物館,6.66萬人參觀世遺景點,按年分別減少10.2%及24.2%。
觀看表演的本地居民有8.11萬人,按年增加2.1%,平均觀看次數為2.1次,下跌0.5 次。表演節目繼續以音樂或舞蹈較受歡迎,有6.02萬人曾觀看,按年上升4.7%;而戲劇則下跌18.7%至 4.03萬人。
有3.60萬本地居民參觀藝術展覽,按年增加3.2%,平均參觀次數為2.0次,下跌0.3 次;其中95.3%有參與其他文化活動,而參與3 類或以上活動的佔80.8%。
民署諮詢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
△ 民政總署諮詢委員會日前召開特別會議,審議民政總署本年度第三次預算修改,並與管理委員會交流意見。
會議於九月十九日下午三時在民政總署大樓禮堂舉行。
管理委員會委員麥儉明引介二零一八年度第三次預算修改。隨著民署各項工作相繼展開,經檢視預算使用狀況,為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以及進一步優化及完善各項設施設備,故對部份預算帳項進行適當補充。相關帳項涉及人員、資產及勞務及其他經常開支等方面。諮詢委員會隨後進行審議並一致表示認同,根據規定,有關預算修改草案將送呈行政法務司司長核准。
會上,諮詢委員會亦就政府應對颱風“山竹”的民防工作部署及善後工作與管理委員會交流。諮詢委員會肯定和讚揚政府的應對工作,各前線人員堅守崗位,克盡己職,在風後亦快速開展善後工作,讓市容得以盡快恢復。諮詢委員亦就義工協調、清掃街區的物資及人員分配、垃圾清運及受浸食品處理,以及有關避險中心的設施配備等內容發表意見,並建議加強向市民宣傳在颱風前後應如何配合妥善處理垃圾,提升大眾公民意識,共同維護社區環境衛生。管理委員會成員感謝諮詢委員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並一一作出回應。
科技基金與基金委聯合評審會舉行
△2018年度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科技基金)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基金委)聯合科研資助項目評審會議於9月20日在澳召開。科技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馬志毅和委員鄭冠偉、科技顧問劉良鋼以及5位澳方評審專家,基金委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文澤、國務院港澳辦程遠副處長以及5位內地評審專家出席會議。
會議聽取了基金委代表匯報2018年度科技基金與基金委聯合科研資助的申請情況、各自評審的結果。該聯合科研資助的申報工作於今年2月份結束,申請期內,科技基金與基金委分別對所收到的申請項目進行形式審查,然後共同核對名單,有39個申請項目獲得雙方同時接納。科技基金按照科研項目的評審程序,即:初步分析、同行評審、項目顧問委員會會議評審、行政委員會評審及信託委員會評審,確定擬資助名單。雙方於今年7月份共同核對了名單,共有14個項目同時通過雙方的評審,可進入聯合評審的環節。
出席此次評審會議的科技基金專家包括劉炯朗、丘竹、鄧炳初、鄭建成、楊美基,基金委的專家包括楊秀偉、常彦忠、胡衛明、胡永雲、張維。十位專家在聽取介紹後隨即對14個項目逐個討論,然後對候選項目進行投票。通過會議評審,共遴選出11個項目將聯合資助。由於基金委仍需要完成後續的程序,故雙方將在有關程序完成後共同對外發佈資助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