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強化內生動力應對貿易摩擦深遠影響

2018-09-26

【香港中通社北京9月25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恭)25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發布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會上表示,美國進一步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會對中國經濟帶來直接和間接的影響,但中國經濟完全有能力通過擴大內需促進高質量發展將之對衝。對此,有內地專家認為,中美貿易摩擦的真正影響還未完全顯現,中國或可趁此機會調整政策,降低對外依存度,強化內生動力,籌謀中國經濟更長遠的未來。

『我們要為未來中美貿易摩擦的衝擊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從目前來講,這個衝擊還沒有完全顯現,明年或者更晚會逐漸顯現出來。』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在接受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談道:『但同時,我們的調整能力也是很強的,我們可以通過相應的政策對衝衝擊。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情況還是樂觀的。』

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1-8月份,中國進出口總額為3.02萬億美元,增長16.1%,其中出口1.6萬億美元,增長12.2%,進口1.41萬億美元,增長20.9%。

餘永定認為,如今中美貿易摩擦剛升級不久,企業有可能採取提前出口的做法以應對未知態勢。『有些數字可能并不能真正反映以後的趨勢。』但他也樂觀地提到:『我們有很多政策手段,我們的出口可以穩定下來。』

面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連維良在會上表示,內需有潛力是中國控制貿易摩擦風險的三大支柱之一。有經濟學者認為,內地一方面在穩定進出口,另一方面也已意識到要調整戰略,強化內需。

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茉楠對中通社記者表示:『貿易摩擦是短期的,但影響是長遠的,我們必須採取長遠對策來彌補衝擊。』

當年日本經歷與美國的貿易戰後,快速推出《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以期恢復市場活力。隨後幾年,日本國內市場并沒有出現急劇萎縮,國內產業也加大了自主研發投入,使得日本內需相對穩定,企業海外競爭力大大增強。『我覺得中國現在也可能面臨這樣的選擇。』張茉楠認為,要讓出口繼續以兩位數高速增長難度很大,現在更應該穩住國民財富、企業財富兩大蓄水池。

中國的出口總額約占GDP的20%,在大型經濟體中屬於比重較高的一類。『雖然中國現在的國際收支處於平衡狀態,但中國或許有必要對過去出口導向的發展戰略進行調整。更多地依靠內需驅動、消費驅動、創新驅動,而不是主要靠海外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餘永定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