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917號

2018年09月17日

星期一

郵票 不輸鈔票

2018-09-17

郵票凸顯文創產業

大搞文化創意產業,是近年來澳門官方與民間團體積極推動的一項工程,文創產業,簡單而言,是將文化創作轉化為有價值的物品產業,並且能藉著這樣的物品展示本地文化創作。其實,文創產業一直都存在,例如商品設計、包裝、宣傳等都可視為文創,而最能凸顯文創成效,且在澳門和世界各地都相當成功的早已有,就是郵票。

郵票,包括小型張、小版張、郵資標籤、稅捐印花,以及首日封、極限明信片、小冊子等等相關郵品,都可被視作文化創意產業。郵票;亦被稱為最有價值紙張,不少人認為,鈔票才是最有價值紙張,但以面積面值計算,郵票的價值不輸鈔票,不計特別的珍郵,只算一般的郵票,郵票有其本身的金額價值──即郵票上的面值。一枚方寸大細的郵票,以澳門郵電局發行的為例,一般面值(票值)多為一元、一元五角、兩元、兩元五角、三元、三元五角、四元、四元五角、五元、五元五角不等,間或有較大面值的是十元、十五元、廿元。由此可理解到,相對鈔票,郵票以體積大細對比,郵票的價值頗高。

被視為最有價值紙張

郵票的發行亦與鈔票相若,要先定發行計劃、發行量,政府批准後才按指定日期發行,郵票的發行和鈔票一樣有序號,郵票的發行量多以數十萬計,而郵票的發行是以『套』的形式發行,以澳門郵電局發行為例,通常每套新郵票的發行量是廿五萬套,若以一套郵票四枚計算,發行的總枚數便是一百萬,每枚郵票的若平均票值是三元,總值就是三千萬元,故此郵票被視稱為最有價值紙張,一點不為過。

除被視為最有價值的紙張外,郵票亦是文化創意產業最成功的典範,因為發行一枚或一套郵票以及相關郵品前,發行機構(當地的官方郵政部門),在訂定發行計劃時,要先擬定有關郵品的主題概念,以及定好郵票的式樣,且會找來專業人士,又或徵求畫家、圖像設計者,對計劃發行的專題郵票、郵品,繪製符合的圖案,作為郵票的印刷畫面,而為郵票作樣式繪圖的藝術家,包括畫家、攝影師、設計師,都各有自己不同風格,展現在郵票上的圖像以及整張郵票,可說是不同的藝術文化創作。

方寸之內展現藝術文化

專題郵票的圖案,都會凸顯出其應對的意念,例如以美食為主題郵票,其圖案便多以推廣當地美食特色為主,若是以文物為主題的,便以當地的建築文物作主體圖案,如果以風景、建設等為主題的話,亦是以相應的環境作為郵票圖案。除實物外,郵票的圖案亦會透過設計和繪畫者,展現一些非實質物體的圖案,例如以電波、數理、科學思維為主題的郵票,其圖案除凸出專題畫面外,亦顯示了創作者的設計心思、意念。

除圖案外,郵票的外形設計(有些是非傳統的,例如長型、三角型等),亦是不簡單的文藝創作,由此可了解到,郵票絕對是文化創意的產物,是文創產業最成功的典範。

將於本月下旬在澳門首次舉辦的亞洲國際集郵展覽,澳門郵電局會在展場設有二十個文創攤位,讓本澳從事創意產業人士參與,藉此向人們展示本澳的文化創意,郵電居冀透過此次郵展,將澳門郵品和澳門特色文化向國際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