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911號
2018年09月11日
星期二
一帶一路與緬甸發展研討在仰光揭幕 澳、緬雙方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
2018-09-11
【本報記者9月10日緬甸仰光報導】為促進中國、澳門與緬甸之間的友誼及三地經貿發展及文化交流,由澳門緬甸友好協會組織的『一帶一路與緬甸發展仰光研討會』於昨(10日)上午在緬甸首都仰光香格里拉酒店會議廳舉行研討,逾五百人參與是次研討會議。並在各方見證下,澳、緬雙方代表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會議於當日上午舉行,緬-中友好協會(中央)會長吳定武,駐緬甸中國大使代表于邊疆、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常務理事葛海亭,澳門緬甸友好協會理事長兼澳門緬甸商會會長黃瓊成,緬甸投資委員會副局長朵瑪拉紐,緬甸一帶一路發展協會副會長吳苗安,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許利平教授,中國西安青年企業家國家金融創新發展理事會白山穩教授,中國澳門教育基金會楊道匡博士,澳門緬甸商會會長、澳門緬甸友好協會副理事長黃德來博士等嘉賓分別列席講話,並為今次研討會議相互進行交流。
吳定武致開幕詞表示,歡迎由澳門-緬甸友好協會邀請來到的各位經濟學者和嘉賓到來,我們兩個友好協會一直以來都有頻繁的交流合作。澳門雖然和緬甸有距離,但是有很多緬甸人在澳門居住,所以并不陌生。澳門-緬甸友好協會很早以前就成立了,所以我們協會每次去澳門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澳門緬甸商會會長黃瓊成致詞指出,一帶一路的政策措施有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的定位中每一個人找到自己的專長參與貢獻社會,企業家可在貿易暢通合作發展、共建共享;感謝蒞臨參與研討會的每一位朋友。
于邊疆: 緬甸與中國山水相連
駐緬甸中國大使代表于邊疆表示,緬甸與中國山水相連,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去年5月國務資政昂山素季赴華出席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雙方領導人共推動下,中緬已就共建“一帶一路”、共享發展紅利、攜手打造中緬命運共衕體達成重要共識。
於邊疆指出,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去年中緬兩國雙邊貿易總額135.4億美元,衕比增長10.2%。截至2017年年末,中國對緬甸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存量達51億美元。中國仍然是緬甸第一大貿易國。更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兩國已就共建中緬經濟走廊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我們將據此成立雙邊合作機制,協商確定早期收獲項目。
於邊疆稱,澳門特別行政區始終積極參與、助力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在商貿旅游、金融服務、城市管理、中小企業發展等諸多領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希望大家在此次研討會上的真知灼見和坦誠溝通,能夠為推進中國內地、澳門與緬甸之間的經貿發展和人文交流發揮積極作用。
葛海亭在研討會上指出,“一帶一路”根植於曆史,滿載曆史文明與智慧,超越曆史,面向未來;它源起於中國,滿載中國的熱誠和力量,融通世界;它倡導於理念,滿載人類的希望和夢想,落實於行動。因此,無論你喜不喜歡、贊不贊成、參不參與,〝一帶一路〝早就存在,并將繼續存在和不斷發展。當前,緬甸人民正在致力於國家發展和民族和解和平事業,我們期望“一帶一路”能夠創造機遇和條件。我們堅信,“一帶一路”是和平發展之路,也是發展和平之路,它不僅會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經濟發展,衕時能夠帶來和平、和諧和穩定。
吳苗安:互相交流民心相通
緬甸一帶一路發展協會副會長吳苗安在研討會上稱,一帶一路工程理念就是希望沿線國家可以手牽手一起合作一起發展經濟,也增進沿線國家國民互相交流民心相通。 2017年5月15號超過二十國國家領袖在北京簽署合作備忘錄以表對一帶一路的支持。 為了沿線國家的基礎建設,建立了亞洲投資銀行來做為資金上的支柱。
一帶一路沿線現在已覆蓋55個國家 118個工程。在23個國家包含緬甸成立了77個貿易區。 現在我們緬甸和一帶一路發起國 中國一起發展基礎建設,發展運輸物流業,創造工作機會,發展旅游業,讓緬甸早日和平成為經濟發展進步的國家。
而中國西安青年企業家國家金融創新發展理事會白山穩教授及中國澳門教育基金會楊道匡博士分別就發展沿邊經濟帶與緬甸各發展協會,以及一帶一路與國際進程議題進行討論。
研討會後,在各方見證下,由澳門緬甸友好協會副理事長黃德來與有關代表簽署了澳、緬雙合作備忘錄。
許利平: 讓更多“一帶一路”項目在緬甸落地
【本報記者9月10日緬甸仰光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許利平教授在『一帶一路與緬甸發展仰光研討會』上指出: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指出,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和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在一定程度上講,這三大赤字是“一帶一路”提出的出發點,而“一帶一路”提出的目標——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和文明之路則是解決三大赤字的具體路徑。
一、和平之路、文明之路是解決“和平赤字”的重要路徑 - 古代絲綢之路曾經是流淌著牛奶和蜂蜜的地方。而當今世界并非完全和平,呈現出“和平赤字”。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等威脅世界和平穩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等破壞世界和平。
“一帶一路”主張建設和平之路、文明之路,是解決當今“和平赤字”的重要路徑。我們要樹立共衕、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營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著力化解熱點,堅持政治解決;要著力斡旋調解,堅持公道正義;要著力推進反恐,標本兼治,消除貧困落后和社會不公。
這些主張對於解決緬甸若開邦具有一定借鑒意義。對於當下的若開邦,需要消除貧困,建設當地可以持續發展的家園。衕時,要消除社會不公,根除仇恨產生的社會根源,建立永久和平。
“一帶一路”建設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我們要建立多層次人文合作機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開辟更多合作渠道。
中緬有著几千年文明交流曆史,胞波情誼源遠流長。“一寨兩國”、“一樹兩國”等成為兩國友好交往的佳話。通過文化、宗教、科技、媒體等交流,將推動中緬民心相通,搆建中緬和平之路和文明之路。
二、繁榮之路是破解“發展赤字”的鑰匙 - 人類社會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各種矛盾層出不窮,造成當今世界朝著“失序”和“失范”方向發展。這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發展赤字。發展赤字主要表現為南北發展失衡、貧富差距失控、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失序。
南北失衡是指廣大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失去了根本的平衡點。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新興經濟體群體性崛起,世界經濟的重心開始從傳統發達國家向新興經濟體轉移,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在逐漸減少,但它們仍然把控著世界經濟規則和議程的主導權,占據著世界經濟中心,南北失衡的大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曆年的統計,以人均GDP、人類發展指數、恩格爾系數三項指標比較,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發展鴻溝在不斷拉大。
貧富差距失控是指全球范圍內的貧困、失業、收入差距等問題日趨嚴重,資本的回報率高於經濟增長率,更遠高於勞動生產率,表現為個人財富與分配收入不匹配,貧富懸殊進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基尼系數是測量居民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也是是衡量一個國家貧富懸殊的重要參考指標。2016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第十一次峰會明確指出,“現在世界基尼系數已經達到0.7左右,超過了公認的0.6 危險線 ,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失序是指伴隨全球的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直接形成了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與利用,對全球自然環境造成了生態創傷,主要表現為發展的不可持續性。
根據聯合國發布的《2013人類發展報告》,在環境變化、森林砍伐、水體空氣污染方面的不作為可能使世界最窮的國家和地區最終得不償失。人類需要將更多注意力集中在環境問題上,氣候變化已經加劇了長期的氣候災害,生態系統的缺失限制了人類特別是窮人的生存發展機會。
如何破解發展赤字,習近平主席在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開幕式指出,“我們要將‘一帶一路’建成繁榮之路。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
習近平主席給出的中國方案,體現了“共衕發展”的理念。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主席出席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發表演講強調,“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表達了中國倡導的“共衕發展”的新理念。在“共衕發展”理念的框架下,各國應該“秉承開放精神,推進互幫互助、互惠互利。”
中緬“人字型”經濟走廊,把緬甸發展訴求與中國方案結合起來,體現了“共衕發展”理念,也是繁榮之路的基本路徑。
三、開放之路和創新之路是解決“治理赤字”的中國方案 - 引發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的問題,至今尚未完全解決,加上量化寬松后全球充斥游資,仍有再次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目前全球有4萬億資金游走尋找機會,一旦爆發危機,情況可能比上兩次更厲害。
緬甸具有丰富的年輕勞動力,青年在創新之路方面具有比較優勢。2018年4月,中緬兩國青年在云南德宏舉辦了創新創業大賽,深化了中緬兩國青年的創新創業意識。在建設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方面,可以通過雙方和三方或多方合作,讓更多“一帶一路”項目在緬甸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