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求助個案多 婦聯籲關注學生情緒問題

2018-09-06

【特訊】隨著新學年的開始,學生又要繼續面對繁重的學習生活,身兼慢性病防制委員會委員的婦聯心理治療中心主任薛可兒指出,去年中心求助個案中以學生最多,佔37.2%,反映家庭問題及學習壓力,容易令人產生情緒困擾,同時現今社會網絡欺凌問題嚴重,呼籲社會大眾重視,以及多關心學生心理健康。

情緒困擾易厭學

薛可兒表示,去年婦聯心理治療中心共接到374宗新個案,面談總數4491次,當中學生求助最多,求助原因有近半是因為情緒困擾,其次是學業壓力和家庭關係等,情況令人關注。她認為學生經過漫長的暑假後,一時間可能未適應回到學習生活,尤其學期剛開始的時間,是學生情緒問題爆發的高峰期,學生容易對新學期感到不安、焦慮、緊張。她提到,要協助子女順利過度及適應開學時的不安,是需要全家庭一起面對,建議家長不應該整個長假期都只有玩樂,應預留一定部份時間調整作息和心態,讓子女身體和心理都做好開學的正向心理準備。

正視網絡欺凌問題

另外,隨著科技發展,手機和互聯網的普及,不少學生從小可能已擁有手機,薛可兒認為,當中隱藏著網絡欺凌問題,有機會讓學生受到情緒困擾。她指出,現時社交平台多種多樣,學生可能未必明白「文責自負」的道理,以為在網絡上當「鍵盤戰士」不需要負責任,最普遍網絡欺凌則是文字侮辱、嘲笑他人,以及在網上用令人難堪或粗言穢語惡意中傷。她表示,可能大部分被網絡欺凌的學生都不會主動尋求協助,會由於不懂處理網絡欺凌問題,令事件造成惡性循環,導致被欺凌的學生成為欺凌者,建議校方和家長都應增強學生的同理心教育,讓他們建立正面網絡品格。

預計求助個案創新高

最後,薛可兒呼籲社會大眾以及家長,若發現子女出現持續性的情緒低落,或在情緒以及行為上出現重大改變,就應該尋找專業人士求助。另外,她提到現時每個月的面談數都不斷上升,預計今年會再創新高。隨著服務使用者的需求愈來愈大,她希望能增加人手及場地,從而為市民及服務使用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