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827號
2018年08月27日
星期一
港學者指國際關係亦緊扣日常生活
2018-08-27
【本報訊】來澳擔任青年議政課程講師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沈旭暉認為,如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等國際關係、事務,只要找出與生活有關、緊扣環節,年青人就不會覺得離地,有助進一步提升他們對此的興趣。
思匯網絡昨續辦議政新秀課程,請來港著名國際關係專家、中大教授沈旭暉就「青年人如何培養國際視野」開講,有十多名學員出席。
沈旭暉受訪說,一般青年對國際事務有基本概念,如知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英國脫歐等,有一定的感受、興趣,但問題係「究竟關我哋咩事」、欠缺緊扣生活的一環,所以要從與本地生活有關這方面切入進去,讓議題更落地。
沈旭暉舉例,如英國脫歐,可能會起致歐盟有政策變動,或會對在澳門持有葡國護照的人士有影響。又如中美貿易戰對訪澳旅客、本地消費物價的影響等,大家就容易感受到切身關係,就變得不太離地、不會不關事了。
談到中美貿易戰對本澳的影響,沈旭暉指,中美貿易戰屬結構性問題,將持續一段長時間,美方會採取一些調整,像過去曾有本澳銀行被指涉非法行為遭調查監控,或早前港前特首成立的中美交流基金會被指是大陸統戰機構等,可預見將來民間溝通渠道會越來越敏感、越來越容易踩中「地雷」。至於會否影響美資賭場在澳營運以至即將到來的賭牌競投,他坦言沒研究不評論。
沈強調,在全球化的時代,青少年不能永遠都蹲在港澳這麼細小的地方,在升學、就業等都不只會考慮本地,那麼那些國際議題就會全部浮現出來,就有動機去了解、認識。
投身社會數年的學員梁先生坦言,他與身邊朋友對國際新聞都是很有興趣才會去了解,如涉及到自身投資或行業發展等,不然都不會較深入去事件來龍去脈。在外地升讀碩士的陳同學也稱,近年本澳的議政氛圍較過往好,但外國青少年的國際視野較本澳青少年宏觀,本澳青少年亦大多只聚焦本地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