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明年啟用

2018-08-21

【本報訊】海事及水務局水務技術處處長李一濤表示,自去年天鴿後,政府要啟動了多項措施,增強供水能力。包括興建第四條原水供水管,以及在澳門和路氹多處興建高位水池。第四條原水供水管料可於明年投入使用。

海事及水務局、自來水公司昨早於青洲水廠,向傳媒介紹供水領域的防災工作及有關設備的運作情況。在供水設施防洪抗災能力工作方面,自來水公司高級供水營運經理李志土指出,公司已完成多項計劃,包括購置了多個可流動的臨時供水箱,一旦發生嚴重自然災難而影響到供水時,臨時供水箱可到各區為居民提供食水,每個臨時供水箱約一立方米可持續供水一小時,若災情嚴重可以出動供水車。另外,青洲水廠及大水塘水廠的泵房、機電房等加裝了水密門,自來水廠供水設備提高了防水閘的高度至最高一米六,比去年天鴿襲澳期間的水位更高,公司又增加了接駁到青洲水廠的電纜和強力抽水泵,確保在突發情況下仍能保障水廠的供電等。

增設施防災及保障供水

李一濤又指,局方目前正完善《澳門供水安全應急預案》的內容,同時正進行包括優化供水管網,保障包括醫院等重要地點的用水、定期舉辦物業管理業界的培訓課程,當中加入了防災知識,提高業界的自救能力等多項工作。此外,積極推進完善內地和本澳各項供水系統設施的工作,包括推進內地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和平崗-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建設等。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內地段已完成百分之九十七點五,澳門段已完成四成,預計可於明年投入使用;平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已完成三成。此外,海事局將於澳門、路氹興建數個高位水池,目前已確定於小潭山興建建設高位水池,今年內將開展可行性研究,預料明年可以動工;未來將會繼續在澳門和路環尋找合適地點建設更多高位水池,進一步保障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