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之友名存實亡

2018-08-06

【本報訊】巴士服務合約屆滿後,政府以「做唔切」新合約為由,自動續期十五個月。民建聯理事長李良汪指,固有服務合同下缺奬罰制度,只要服務評鑑中不被評為最差則不會被扣資助,巴士公司間不存在競爭,無助提升服務。另有意見認為,政府不重視和不信任交通諮詢委員會,協助巴士服務評鑑的團體「巴士之友」亦已名存實亡,巴士政策中缺民意。希望未來重視民意,引入用家意見和由用家評鑑服務。

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邀請民建聯理事長李良汪、公共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交諮委委員呂綺穎、歐嘉輝,探討巴士服務自動獲續約十五個月問題,以及未來該如何制定新巴士服務合同。

兩名交諮委委員呂綺穎、歐嘉輝指,交諮委接收政府交通政策訊息量及時間差,其實與一般市民無異,交諮委可以向政府表達意見,但政府接受與否無法控制。鄭仲輝批評,社會不時有提醒政府巴士合約到期,奈何政府郤以不夠時間為由未能制定新巴士合約。但另一方面,政府認為有利的,例如調升停車場收費、調升交通違規收費等欲有時候且很快地就能制定好出台。他認為,政府對於交諮委不信任和重視,認為未來需要在交諮委下設有權力的小組,專責做好巴士服務和制定巴士政策。

交局過去有邀請「巴士之友」協助為巴士服務評鑑評分,歐嘉輝和鄭仲輝反映,「巴士之友」已名存實亡,很久沒有被局方邀請。二人及有市民批評,政府只坐在辦公室閉門造車,政策不接地氣,在這種缺民意巴士政策下,最終苦了市民。

巴士公司自新時代與澳巴合併後,再次變回兩家(新福利和澳巴)的時代,市民關注到巴士服務如何可以透過競爭而進步。鄭仲輝形容,巴士服務就如跳舞的舞步,二變三,再三變二。評鑑機制也是政府自己做球證之餘自己又落場踢,未來需要完善評鑑機制,包括設奬罰制度和用家意見吸納等。有出席論壇市民希望,政府未來能吸納更多民意,評鑑制度中設獎罰制度等。另有市民感到,政府再為巴士服務續約十五個月,是將有關工作留予下屆政府,建議政府趁現時做好巴士規劃,再交下屆政府執行。新合約,呂綺穎及李良汪認為,要增加透明度和民意,包括引入用家評鑑。引入科學數據支持合約的製定,引入智慧交通改善發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