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電提升水浸區變電房防洪能力 年內計劃可完成百個

2018-07-25

【本報訊】去年天鴿風災帶來的水浸令低潌地區電力設施大受破壞,增加日後出事的風險,澳門電力公司(澳電)為此已展開檢修更換工作,並已於今年首季完成,同時正提升設施的防洪能力,包括計劃年內對一百個客戶變電房增加如防水閘等不同的防洪措施,至今已完成八十個。

澳電輸配電部高級經理陳漢強表示,天鴿的大範圍嚴重水浸,重創低潌地區的數千個不同類型電力設備,包括客戶變電站內的電力設備,以及安裝在較低漥置的低壓分線箱及線頭箱。

除災後維修更換已浸壞的設施去恢復供電外,澳電亦展開進一步檢修工作。陳漢強解釋,設備受水浸會加速老化,雖在當時仍可繼續使用,但若不更換處理,長遠對供電有影響,可能在今年暑假或年底出現較大問題。

已維修更換數千浸過水的設備

有關工作今年首季已完成,共維修或更換三千四百六十三個線頭箱、七十三個分線箱、三十四個環網開關櫃及三十一個變壓器。以工程量而言,其總工作日數約為二千七百多日。

針對風暴潮水浸影響,澳電已研究及推展一系列防洪措施,包括升高各類配電網設備、進行電網升級增容、優化中壓電網(以免變電站沒直接水浸但因電網連結中斷而停電)等,尤其是客戶變電站。

目前全澳有一千六百個客戶變電站,受天鴿水浸的有二百二十個,澳電計劃今年內對當中分布在下環、內港一帶等風險相對較高的一百個加添一或多個防洪措施,涉升高通風口、加強密封電纜入口、加裝防水閘、洪水警報系統及抽水泵。

陳漢強表示,至今已完成八十個,之後會審視實際效果再決定下一步如何做,並指出這些改善是以天鴿的為標準去做,「若係上次一樣會勉強抵擋得住,但再高一啲可能就有困難」。他又補充,「防水浸能力係強咗,但係大家要明白,唔係百分百(解決)」。

澳電暫未有提供相關設備更換和增加防洪措施所涉及的投入,但強調這些開支不會轉嫁居民去調升電費。

新廈入則電力設備將有更高防洪要求

另澳電已與工務局磋商好修改低漥地區配電設施的設計標準,擬於第四季推行,對新入則大廈的電力設備在防水災能力上有更高的要求。

澳電昨在其調度中心舉行「低潌地區防洪工作」簡報會,並安排傳媒到比厘喇馬忌士街及下環街,實地視察兩個已升級的客戶變電站。前者是增加防水閘、抽水泵、洪水警報系統和升高通風口,後者主要是升高配電網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