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澳聖母村五小屋完成修復 文化局:活化成青少年藝術教育培訓基地

2018-06-21

【本報訊】經過五年時間,文化局完成九澳舊痳瘋病院五間小屋之修復,尚餘一建築也將在短期內開工,預計明年內完成,並構思將有關區域朝青少年藝術教育培訓基地方向活化規劃,並開放市民、旅客遊覽。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昨到九澳,視察聖母村、即舊痳瘋病院建築群(五間小屋和一間原用作教堂的活動中心,建於約一八八五年)的修復情況,聽取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等介紹。

五小屋修復費六百七十萬元

文化局於一三年四月開展五間小屋修復工作,經過五年時間,至今年四月終於完成,開支約六百七十萬元。梁惠敏解釋,小屋屬石屎結構,長期受海風侵蝕且長期空置,修復有困難,故在做首間時花較長時間去積累相關技術和經驗。

過去五小屋外觀為綠色、粉紅色,現已全部變成黃色做主色調,梁惠敏指,經考研,當年相關建築建成時就是油上黃色的,大家過去所看到的都是後來油上。

活動中心修復盡量保樹

至於餘下未修復的活動中心,梁惠敏說,因建築被老樹盤踞,正與專家研究制定修復方案,希盡量能保留樹木,預計修復也會在明年完成,暫未有具體預算。

文化局構思把該片區朝青少年藝術教育培訓基地為活化方向,現正深化工作中。當中的活動中心會規劃成九澳聖母村和教會在該處社會福利服務的歷史展示空間。

譚俊榮稱,該區域環境優美、清靜,日後有修復啟用的五間小屋、活動中心,以及現有教堂等,還有可以開發的後山,「好似路環龍爪角一樣」,希望打造成一個休閒文化藝術的片區,供市民旅客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