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起擋潮閘 林超英:正確的第一步

2018-05-22

【本報訊】天文台前台長、香港氣象學會前會長林超英認為,防災減災工作應先易後難,先辨別不同類型的受災黑點,再見招拆招去做。而針對風潮暴帶來的水浸,興建擋潮閘他個人相信是正確的第一步。

林超英說,澳門受空間局限,沒有甚麼地方可避災,故一直以來都是採取工程去應對,如把建築物起堅固,「打風大家返屋企係最安全」,又或興建一些設施令下雨時不會水浸、海水升高時不會湧入市區等。

本澳正計劃興建二百年一遇的擋潮閘,被問到這「得唔得」,林超英答,是一步一步去做,先做容易的,再做困難的,擋潮閘涉及大的投資問題,各地具體情況不同,但他相信,起擋潮閘是「好正確的第一步」。

林超英表示,防災工作首先要辨識哪些地方是受災黑點及其受災種類,逐個去對付、見招拆招,如下雨會水浸的就要想辦法做好排雨水防洪,若是風暴會水浸就防海潮等,每個黑點有不同特點,不能一概而論。

曾撐氣象局和前局長馮瑞權在天鴿襲澳時判斷表現的林超英,未有評論擋潮閘是否越早建越好,笑言這該由澳門人決定。又認為只要決定要建就可以,然後就是做防災意識工作,以及有多少資源和人力就做多少防災。

至於政府設立十六避險中心,林認還是有必要,因社會始終有較基層或生活條件差一些的人,其家居未必做到最安全、可防風防水等,故一定要有這類設施,而政府提供是負責任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