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闻集纳

2018-05-03

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澳門)第三屆本地培訓工作坊即日起接受報名

△由澳門特區政府與世界衛生組織合辦的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澳門)「第三屆本地培訓工作坊」將於2018年6月10日上午9時至下午6時30分在黑沙環衛生中心會議廳舉行,主題為「中醫臨床專題 -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屆時,中醫專家將教授「中西醫協作防治血管疾病」和「宮廷醫學在心系疾病防治中的應用」,並與學員進行互動交流。

上述工作坊報名日期由即日起至5月15日止,對象為本澳註冊的中醫生、中醫師及中醫藥專業相關人士,學員名額為200名,費用全免並備茶點及午餐,完成工作坊者將獲發證書。

報名表格可於衛生局網頁(http://www.ssm.gov.mo)下載或於衛生局藥物事務廳(地址:澳門士多紐拜斯大馬路51號華仁中心1樓)索取;有意參加者,可於5月15日前以傳真(28524016)、電郵(cmt@ssm.gov.mo)形式或親臨衛生局藥物事務廳遞交報名表格;名額有限,報名者將以抽籤形式取錄。如有任何疑問,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85983404查詢。

經濟局組織黃金珠寶業界到揭陽探商機

△為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粵澳在CEPA框架下服務業合作專責小組的作用,促進粵澳兩地服務業的交流與合作,經濟局於4月26日至27日組織澳門黃金珠寶業界一行三十多人前赴粵東揭陽市,參觀全國知名的玉石加工及批發中心並與當地同業進行交流對接。

揭陽市享有“中國玉都”的美譽,以其加工設施以及工藝技術著名,是集合翡翠、玉器加工及貿易於一體的專業化工業區。澳門的黃金珠寶業是本地零售服務業的基石,行業的銷售額一直穩佔澳門總零售額超過兩成,是澳門經濟發展重要的一環。

通過廣東省商務廳的協助安排,代表團參觀了高端翡翠加工流程、玉石毛料交易市場、白玉加工流程、銷售市場及玉器電商直播中心。此外,代表團亦到訪了揭陽市珠寶玉器商會,與當地約三十名企業代表交流了兩地的黃金珠寶業發展概況,探討了兩地業界的具體合作和業務對接。

這次活動緊湊而充實,有效為雙方的黃金珠寶零售服務業構建合作平台,為未來的業務交流建立互通聯繫,有助業界開拓貨源、市場及業務,對企業發展有莫大的助益。

本次交流活動成員包括:經濟局陳子慧副局長、對外貿易及經濟合作廳陳詠達廳長、澳門金業同業公會李子豐理事長、李卓君副會長、澳門珠寶青創協會林永然會長及澳門珠寶設計師協會陳金妹會長和會員業界代表。

15T路線周六開通往返黑沙海灘

△暑期將至,為方便市民往返黑沙海灘,交通事務局開通連接黑沙海灘至蝴蝶谷大馬路的15T巴士路線,由5月5日(周六)至10月28日(周日)逢周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1時至晚上7時30分提供服務。

交通事務局呼籲公眾留意,詳情可瀏覽交通事務局網頁www.dsat.gov.mo、巴士報站App及張貼於巴士站的路線指南。

參加「粵澳暑期實習計劃」 認識灣區一展所長

△「粵澳暑期實習計劃」是根據特區政府施政方針 「青年灣區創業創新計劃」開展的,該計劃由人才發展委員會組織,目的是讓在本澳或外地就讀的澳門大專學生,在暑假期間前往廣東的企業實習,加深瞭解內地經濟及社會發展情況,拓展在灣區內創新發展的空間。

凡持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人士,且年齡介於18歲至29歲,就讀於本澳或外地就讀的的大專學生均可申請。實習人員的食、宿、交通及保險費用由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承擔,具體安排及管理工作由承辦單位中華青年進步協會負責。2018年實習地點在廣州,崗位涉及範疇包括:資訊科技和創意設計、會計和金融、旅遊和會展、餐飲和廚藝、城軌維修管理,詳細資料可查閱人才發展委員會網站,今年實習名額36名。

該計劃早前已開始接受申請,但由於有不少市民反映,希望有更充裕時間準備,人才發展委員會決定延長報名期至2018年5月25日。歡迎有興趣人士把握機會,相關詳情請查閱網址: https://www2.scdt.gov.mo/zh-hant/project/Guangdong-Macau-Internship2018/regulation 或電話查詢(853)8295 5123。

《大珠三角都會區建設研究》報告 推動深入研究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策略

△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已是粵港澳三地政府的共識,並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澳門基金會虛擬圖書近日上載《多元與融合─大珠三角都會區建設研究》報告,從國家發展策略的宏觀層面和政治經濟學的角度深入剖析如何推動大珠三角都會區的建設。

近期「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已提上了國家的發展規劃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粵港澳三地政府在2017年7月1日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成為三地政府著力推動的重要舉措,相關的融合發展不論在城市建設、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層面也加速並舉。

隨着全球化的推進,21 世紀城市化的主導模式是全球各地正在形成及崛起的超級都會區或城市群。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全球經濟的增長更多地反映在大都會區或灣區的增長上。大珠三角地區是中國南部沿海的一個經濟區域,得益於體制互補,該地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成為中國改革創新的高地,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年前由澳門基金會牽頭,組織專家小組成員包括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封小雲教授、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李貴才院長、時任香港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陳文鴻所長等經濟、公共政策和城市規劃的專家學者,從國家發展策略的宏觀層面和政治經濟學的角度深入剖析如何推動大珠三角都會區的建設。

該報告概述都會區的基本概念與世界經驗,從多核心的發展趨勢、產業合作以及市場一體化等角度,分析在大珠三角城市群建設都會區的進程,並聚焦於都會區建設中的幾個熱點問題,提出推進建設大珠三角都會區的願景及關鍵行動,並分別提出建設優質生活圈以及建設粵港澳合作平台的框架建議。該報告為推動現今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創造研究基礎及參照條件。

澳門虛擬圖書館為澳門基金會創設的網上閱讀平台,可供註冊會員免費閱覽的書籍、報告、期刊等逾千種,供澳門市民及世界各地關心澳門的人士提供一個不限時間和地域,既方便及快捷的途徑了解、認識和研究澳門。目前澳門虛擬圖書館的會員人數約25000多人。

「繾綣濠江──前賢書畫展」周五開幕

△為讓傳統中國書畫、篆刻藝術在澳門的發展過程中得到有系統的梳理和展示,文化局澳門藝術博物館主辦「繾綣濠江──前賢書畫展」,展出由上世紀三十年代至本世紀在澳門生活或與澳門相關的已故前輩書畫家的作品九十件/套。展覽將於五月四日下午六時三十分在藝博館四樓專題展覽廳開幕。

緣於澳門特殊的歷史背景,不少內地民眾為了生活或不同原因於二十世紀移居澳門或作短暫停留,其中不乏對近代中國書畫具影響力的藝術家或收藏家。在他們的推動下,形成此期間澳門中國書畫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時代。

是次展出的前輩書畫家以不同方式與澳門結緣,並在創作過程中與澳門及澳門人產生更密切的聯繫,作品蘊涵師徒、同儕之間的情誼,充分地展現個人情感和藝術情趣之間的交融。作者除了包括中國第一所國立美術學校首任校長鄭錦、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高劍父、清代最後的探花商衍鎏、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的李仙根、以山水畫馳名的黃君璧、畫學深湛的張大千外,還有曾流寓澳門的關山月、錢君匋的筆墨留痕。尤其特別的是,崔德祺的墨竹和牽牛花、陸昌筆下的西灣與媽閣廟,就地取材,甚富生活氣息。被譽為「嶺南一鐵筆」的林近書法等作品,精彩紛呈。觀眾從中可細味中國書畫藝術的美,以及感受不同時代的藝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