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展公眾諮詢 探討互認必要性與利弊
2018-04-16
由於,直選議員蘇嘉豪被立法會全體會議表決停職,所以,未能參與一月駕照互認的辯論。他接受本報專訪時提出,公共政策的討論不需要置入情緒化的「所謂理據」,沒有必要把議題提升到「國家認同」、「一個國家內不能互認」等。更需要探討政策制定是否真的科學,政府提出的理據是否真的充份,以致能夠說服公眾。由多年前計劃互認粵澳駕照開始,到現在擴大互認範圍至全國,公眾的質疑和憂慮是一樣的,但政府依然未能回應。
之前,有記者向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提出,四十多萬本地居民中,只有數萬人需要互認到內地駕駛,還有數十萬居民擔心內地同胞來澳駕駛危及出行安全。林衍新反駁:「你說只有數萬人有需要駕照互認,我不太認同。我相信很大部份市民不認同你所說的。」他重申,連續兩年有五千多個澳門居民到內地考取駕照,全澳逾二十四萬澳門居民持有輕型私家車的駕照。
官員硬指二十四萬持有駕照的澳門居民都是需要到內地自駕的潛在者嗎?蘇嘉豪表示,根據官員的說法,全國具有汽車駕駛執照人數逾三億四千萬人,那他們就是將在澳門自駕的潛在者。還有一些數字可供進一步思考:根據特區政府去年十二月的數字顯示,全澳共有十萬七千多輛輕型汽車;外僱總數近十八萬人,當中有超過六成,即十一萬三千多萬人來自內地。而在二零一七全年旅客總人次是三千二百多萬,當中亦有超過六成,即二千多萬人次來自內地。
二月初,新澳門學社到政府總部遞信指出,內地與澳門輕型汽車駕照免試互認是重大政策,促請特區政府展開公眾諮詢,讓社會更科學和理性探討駕照互認政策實施的必要性與相關利弊。
新澳門學社指出,第 224/2011 號行政長官批示公布的《公共政策諮詢規範性指引》列明,公共政策按層次分為「重大政策」及「政策項目及措施」兩類。其中「重大政策」包括與「本澳社會發展方向及規劃、全體或大部分公眾相關」的重點政策。即使涉及緊急或重要情況等特殊需要,《指引》亦訂明「重大政策」必須按規定進行諮詢工作,有關諮詢亦須遵循「促進公眾的平等參與」、「適時及充分提供政策資訊」及「提高諮詢透明度與回應」等多項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