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327號
2018年03月27日
星期二
中國建成首台散裂中子源 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2018-03-27
【香港中通社3月26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解理)中國散裂中子源於25日下午通過了工藝鑒定和驗收,這是中國首台、世界第4台脈衝型散裂中子源。
綜合媒體26日報道,中國散裂中子源工藝鑒定和驗收新聞發佈會於25日下午召開,會上表示,中國首台散裂中子源的全部工程建設任務已按期、高質量完成,並於當日通過了中國科學院(中科院)組織的工藝鑒定和驗收。
當天,工藝鑒定驗收專家委員會評價稱,這台散裂中子源性能全部達到或優於中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的驗收指標。裝置整體設計科學合理,研製設備質量精良,調試速度快於國外的散裂中子源,且靶站最高中子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科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說,中國散裂中子源建在廣東省東莞市,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建,是中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它的建成填補了中國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在加速器、靶站、譜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成果。
2017年8月,中國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並獲得中子束流。首期三台中子譜儀,即通用粉末衍射儀、小角散射儀和多功能反射儀,都順利完成樣品實驗。其中,通用粉末衍射儀已經完成了兩個高水平的用戶實驗。
陳和生還指出,這台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是各種高、精、尖設備組成的整體,總工期6.5年,總投資約23億元(人民幣)。它的建成顯著提升了中國在磁鐵、電源、探測器及電子學等領域相關產業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使中國在強流質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領域實現了重大跨越,技術和綜合性能進入國際同類裝置先進行列。
此外,報道指,該裝置將作為廣東省正在建設的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核心單元,將為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作出重要貢獻。東莞市副市長張冠梓表示,該市將以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為主綫,以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平台為支撑,規劃建設53.3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學城。
專家介紹稱,中國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級顯微鏡”,是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國之重器”,在中國材料科學和技術、生命科學、物理學、化學化工、資源環境、新能源等諸多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將為中國產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有力支撑,並為解決國家可持續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的許多瓶頸問題提供先進研究平台。
例如,利用散裂中子源的中子散射研究,可以找到金屬疲勞的規律,制定保證車輪安全的技術措施,從根本上避免高鐵列車因車輪老化和材料疲勞而發生重大意外事故。
據悉,中國散裂中子源建成後,將為用戶提供國際先進的研究平台。同時,將盡快啓動二期工程立項,開始後續譜儀建設,進一步提升束流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