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319號
2018年03月19日
星期一
特朗普簽『與台灣交往法案』 內地多學者談對中美及兩岸關係影響
2018-03-19
【香港中通社北京3月18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恭)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簽署“與台灣交往法案”,中國官方就此作出“堅決反對”的表態。內地多位學者表示,美國簽署這一法案,對兩岸關係帶來惡劣影響,對於中美關係也無疑帶來衝擊,後續影響需看美具體行動。
特朗普在美國當地時間16日簽署“與台灣交往法案”。該法案內容允許美國政府所有級別官員訪台并與其對口官員會面。與此同時也允許“台灣高階官員”享受“禮遇”入境美國,并進入華盛頓與包括國務院與國防部官員在內的美官員會面。
在中國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達巍看來,特朗普簽署這一法案,相當於過去美台之間有一扇門,并且有一個門栓,而“現在這個門栓被拔掉了”。達巍教授在接受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無疑會對中美關係帶來衝擊。”
美簽署“與台灣交往法案”後,中國官方在北京時間17日深夜作出反應。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與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均表示“堅決反對”,并要求美方改正錯誤,以免對中美兩國兩軍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造成嚴重損害。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研究所所長朱松嶺對中通社記者表示,“與台灣交往法案”的簽署,將對兩岸關係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他認為:“美國這一做法是通過立法層面,逐步將台灣作為政治實體乃至‘國家’來看待,這種硬性的規定使得兩岸之間的戰略模糊空間與彈性越來越小,收縮了兩岸協商談判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可能性。”
達巍則認為,“門栓拔了,但這個門是否會推開,還要看美國行政部門具體是否執行。”達巍表示,盡管特朗普簽署了這一法案,但這一法案的發起是來自於國會,而非行政部門。它更多地反映出國會的一種“對台虧欠論”的情緒,他們認為對台灣方面做得不够多,不够好,要還債。這對中美關係來說有影響,但不會帶來結構性的變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滕建群表示,這個法案的通過,對中美關係的影響不應太悲觀。他認為,特朗普簽署這個法案是迫於國內的壓力,兌現其競選時的承諾,同時也是美國對中國發展感到焦慮的表現。
滕建群強調,台灣方面不要以為美國簽署了這個法案,台灣就因此認為美國可以為了台灣與大陸作對。這只是美國的一個政治需要而已,中美關係還將保持大局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