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80314號
2018年03月14日
星期三
婦聯倡因應人口結構完善兒童遊樂區
2018-03-14
【特訊】根據本澳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顯示,14歲及以下的少年兒童人口有超過七萬人,佔總人口約一成,可見對兒童遊樂設施有必然而且殷切的需求。中區社諮委、婦聯副理事長羅萍認為本澳地少人多,都市規劃及房屋設計亦令戶外活動空間十分有限,兒童的玩樂活動往往受到空間不足所限制,建議政府未來因應不同區域的人口結構以及對公共兒童康樂設施需求,完善本澳兒童遊樂設施。
羅萍表示,近年民政總署不斷完善本澳休憩區及公園的綠化及設施,例如日前重新開放的祐漢如意廣場休憩區、藝園以及今年預訂改善的三個休憩區等,以回應市民訴求,反映當局對兒童遊樂設施的重視。但她認為澳門的兒童遊樂空間仍然有值得改善地方,以花王堂區為例,中期人口統計資料顯示,該區少年兒童人口比例位居全澳第三,但不少居住在白鴿巢、新馬路、十六浦附近一帶舊區的家長反映,周末假期時若要帶小朋友去附近的兒童遊樂區玩耍,只能選擇到白鴿巢公園。但公園內的兒童遊樂區面積較小,設施種類亦十分單一,沒有照顧到不同年齡層小朋友需要,原本有的滑梯自2016年拆除後,就再沒有安裝新的設施。她又表示,早前到白鴿巢公園附近進行視察,發現區內暗藏衛生安全隱患,遊樂區內的地膠已出現剝落現象,落雨時亦容易產生積水,當正值季節性流感活躍高峰期時,會增加小朋友感染疾病風險。
羅萍認為,白鴿巢公園除了有圖書館外,亦蘊含著豐富的生態及歷史資源,家長除了能帶小朋友玩耍外,亦能從中學習。她建議政府改善並優化白鴿巢公園內的兒童遊樂設施及環境,引入更多適合不同年齡,且裝置安全、富挑戰性、有親子互動元素及能提升體能發展的多元化設施,讓兒童在玩樂之餘,亦能從中學習不同技巧,並訓練兒童體能、感觀、觸覺及社交能力,幫助他們全面發展,並設置洗手設備,或提供手部消毒液、張貼提醒洗手的公告,保障兒童健康。
此外,除了白鴿巢公園,澳門整體兒童遊樂設施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市政休憩設施與堂區人口比例分配不平均。建議當局研究參考鄰近地方以及其他國際城市的做法,訂定區域人口密度及社區民生配套指標,制訂區域人口與休憩用地以及康體設施比例準則。同時,設立定期監察及預估機制,評估目前及未來不同區域的人口結構、家庭狀況及對公共兒童康樂設施的需求,適時調整規劃,以確保不同群組的兒童有均等的玩樂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