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山全景若不保 林翊捷:歷史視覺聯繫將中斷

2018-02-21

【本報訊】政府仍沒意願保護主教山和嘉樂庇總督大橋之間的景觀視廊,現有的風景將可能被高樓破壞。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林翊捷提出,若不保護主教山可望到的全景,歷史城區與特別行政區之間的歷史視覺聯繫可能中斷。主教山全景的重要,在於它涵蓋嘉樂庇總督大橋、西灣大橋,以及兩條大橋之間的主航道。無論古或今,那是船隻進出的必經之道。

《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諮詢文本提出十一條須作特別保護的景觀視廊,其一中條是主教山與西灣湖的景觀視廊。文本表示,主教山聖堂前平台是「澳門歷史城區」內主要的城市制高點及眺望點,從該處望西灣湖方向之景觀優美,亦能較好地感受城區的整體空間格局。同時,其亦體現了「澳門歷史城區」作為港口城市的空間特徵,以及其與海洋間的重要視覺聯繫。

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林翊捷表示,以往,澳門是很重要的貿易港口。但是,船隻主要灣泊的地方,不是在西灣 (現今的西灣湖),而是在內港和南灣。因為,西灣近岸有很多岩石,其背後則是陡峭的小山丘,不適合船隻灣泊。那區也未曾開設很多碼頭、商館。他問:主教山與西灣湖的景觀視廊如何體現「澳門歷史城區」作為港口城市的空間特徵?

南灣內港航道最能凸顯港口城市

反之,最能夠凸顯港口城市的空間特徵是連繫南灣和內港的主航道,即現時見到的嘉樂庇總督大橋與西灣大橋之間的水域。林翊捷提出,景觀視廊不是直線,應至少有三十度。因為,人的視角是一百七十度,最清晰的角度是三十度。以倫敦景觀的管理框架為例,一百二十度是全景。若在主教山聖堂前平台設定一百二十度的景觀走廊,將可見到嘉樂庇總督大橋、主航道、西灣大橋。

嘉樂庇大橋亦是澳門象徵

還有,嘉樂庇總督大橋是澳門的象徵。一九九三年通過的《基本法》第十條規定,區旗、區徽繪有五星、蓮花、大橋、海水。那年,澳門只有一條大橋,就是嘉樂庇總督大橋。林翊捷表示,主教山是主要的眺望點,眺望象徵澳門的嘉樂庇總督大橋,以及其周邊的水域。無論在一國兩制的高度,或在歷史城區與特別行政區兩個身份之間的對話,主教山與嘉樂庇總督大橋的互望是理所當然的。

若果,政府最終決定不保護主教山和嘉樂庇總督大橋之間的景觀視廊,將有甚麼損失?林翊捷表示,不受保護的話,南灣湖 C、D 區及新城填海 B 區可能出現高樓林立,破壞現有的景觀。「歷史城區與特別行政區之間的歷史視覺聯繫可能中斷。」林翊捷提醒,不保護主教山與嘉樂庇總督大橋之間的景觀視廊,就算保護了主教山,它都會被高樓包圍。

《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公開諮詢:

http://www.culturalheritage.mo/Survey/sgchm201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