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天后宮攜手制 5.38萬斤大『米龜』祈福

2018-01-29

【中新社泉州1月28日電】(孫虹 王欣怡)由福建泉州和澎湖兩地天后宮攜手製作的大“米龜”28日完工,這隻由5.38萬斤“平安米”製成的“米龜”成為大陸有史以來最大的一隻“米龜”。

中新社記者在泉州天后宮看到,頭裹紅布的大“米龜”靜臥在媽祖殿前廣場上。巨型“米龜”吸引了進出香客和遊人的目光,不少人拿出手機,在大“米龜”前合影留念。

負責“米龜”製作的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楊國夫告訴記者,從2007年開始,每年的春節前夕澎湖師傅都會來到泉州製作“米龜”,“米龜”一年比一年大,亦象徵著兩岸民眾的情誼一年比一年深厚。

“乞龜”是閩南地區特有的元宵民俗活動,主要流行于泉州和澎湖一帶。民眾將一袋袋大米堆成“米龜”,通過從頭到尾摸遍“米龜”各個部位,祈求新的一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興旺。祈福活動結束後,這些米將會被分發給民眾帶回家分食,隱喻“呷(吃)平安”。

“1月18日就到泉州了,前後製作了10天終於完工。”8名澎湖制龜師傅提前來到泉州,與6名泉州師傅攜手製作。楊國夫說,“乞龜”民俗從閩南地區傳播到台灣,以前使用糕點做,孩子們都很喜歡吃;近年來改用大米製作,保留的時間更久,也更實用,把這項民俗活動傳承下來了。

隨著兩岸天后宮交流聯系愈加密切,澎湖師傅們也逐漸將傳統的製作手藝回傳到泉州。泉州天后宮文物保護管理處主任許曉暉表示:“製作好的‘米龜’還將裝上彩燈等後期裝飾,待到農曆大年初一開始正式開放展示,正月十五舉行揭彩點睛儀式,為兩岸民眾祈福。”